高中学校大全_毕业之家园网移动版

高中家园网 > 大学资讯 >

泰顺县第二中学毕业证样本(2)

  1960年,继续开展勤工俭学,组织学生办起养兔、养猪场。三年自然灾害时期,国家经济困难。1962年间,学生粮食取消国家供应。大多数学生因家庭贫困,迫于生计而纷纷弃学。全校学生锐减。广大教师不辞劳苦,不分寒暑,射击,家访动员,甚至解囊相助,使部分学生得以返校继续完成学业。

  1963年后,学校从困顿中恢复过来,学生逐步增多。全校师生精神饱满,掀起“学雷锋、学毛著”的热潮。为迎接1965年夏初全县第四届中小学运动会在该校举行,全校师生一齐动手,发扬“蚂蚁啃骨头”的精神。搬小山,平操场。1964年、1965年间,学校教风正,学风实,教学质量显著,师生员工感情融洽,被评为全县先进学校。1965年,全校有教职工18人,6个教学班,240多名学生。

  建校以来,直到70年代末,学校师资力量最主要依靠外省、外县支援。来自外地的教师为学校教育事业做出了无私的奉献。

  1966年秋,招收初一新生两个班。1967年,师生参加破“四归”,开展“大鸣、大放、大学报、大辩论”,组织红卫兵、战斗队,外出大“大串适”,继而搞“半、批、改”,正常的教学秩序受到严重冲击。1968年、1969年,两度成立学校革命委员会,校旗、运动服、娱乐器具等财物损失严重。学校陷入严重的混乱局面。

  1970年2月,为学校辛劳了十多年的原副校长周贤沐调离。

  “文化大革命”后期,学校相继有李君清、赖霖和、周时疏、麻永海担任领导工作。

  1972年春,招收首批高中学生两个班120名。自此,学校成为一所完全中学。次年,重视整顿、提高,将高中学生调整为一个班。1974年春,首届高中学生48人毕业。同年,学校成立“贫下中农管理学校委员会”。建成一幢砖木结构的三层楼房。不久,受“批林批孔”运动的冲击,一批教学骨干被排挤。学校再次陷入严重混乱。

  “十年浩劫”,给学校带来了一场深重的劫难。

  1978年8月,整顿领导班子,县委组织部任命郑欣华担任学校党支部副书记兼副校长,主持校政。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学校在劫难中中复兴。重视体育,修整体育器械,加强体育课教学,组织田径队、排球队,注重基础训练。全体师生,积极参加体育锻炼,校园形成一股体育热。1979年冬,校排球队荣获县中学生男子排球赛冠军,同时,6000余平方米的大操场由全体师生员工历时二十三个寒暑,最后平整完成。

  1980年5月,校排球队代表泰顺县参加市中学生男子排球赛。7月初,高中毕业生参加大中专招生考试,成绩回升,为体育院校输送全县首批人才,还为其他中等专业学校输送一批品学兼优的学生。暑期,在原教学楼东首扩建六间砖木结构教室。秋,充实领导班子,林世如担任副校长,主持校政;吴开城任副校长。因学生宿舍紧张,林世如副校长多次出面交涉,得到时任雅区委书记陈志辉、县委书记施松涛的支持,“临水殿”(俗称“上宫”)归学校使用。领导分工协作,密切配合。全校师生员工更是精神焕发,信心倍增。大批青年教师充实教学第一线,教师队伍趋于年青化。学校重视以老带新、教书育人、美化环境、开展第二课堂。学生遵纪守法,勤奋好学,校风明显好转,教学质量逐渐提高。1981年、1982年,考取大中专学校的学生逐年增多。1981年,学校创办小学教师进修辅导班。1982年春,开展“五讲四美”活动。同年秋,林世如副校长离任。吴开城副校长主持校政。

随机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