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学校大全_毕业之家园网移动版

高中家园网 > 大学资讯 >

评析 小学“等第制”是否会导致课内松课外紧(2)

49.4%受访者担心“等第制”评价会导致课内松、课外紧

对于小学“等第制”评价,49.6%的受访者认为是注重素质,符合教改理念,41.8%的受访者认为对学生的评价更全面、更客观,41.7%的受访者认为会给学生更精准而有效的指导意见,35.5%的受访者认为某种程度上减轻了学生和家长的压力。

但同时,也有28.3%的受访者认为某种程度上加重了学生和家长的负担,22.9%的受访者觉得会失去学习中“比较”的意义,22.6%的受访者认为需要有一脉相承的中高考(精品课)改革方案,20.4%的受访者担心影响以后的升学。

“教育评价的改革牵一发而动全身,更需要积累经验后作出判断。上海小学‘等第制’评价从低年级施行,到所有小学、全部年级推广,时间太短,仓促了一些。”金忠明说,上海的基础教育有明显的强项,新课改也取得了很好的成绩。但也不乏一些短板,主要体现在学生的创新能力、动手能力和心理素质方面。上海学生在PISA(国际学生评估项目)测试中两次获得全球第一,但是中国学生在关于想象力的检测上,落在倒数第一,创造能力位列倒数第五名,学生的动手能力较弱,心理素质也不强。这些短板需要在义务教育基础阶段去突破,而目前的评价在这些方面重视不够,还需要深化研究。

“另一方面,光由小学对学生作出评价是不够的。等被评价者进入中学、大学后,反过来对自己当初接受的教育模式进行再评价,才会更真实、更客观、更有质量,在此基础上建立大数据的累积分析,由教育部门定期通告,就会对完善基础教育形成一个倒逼机制。”金忠明说。

金忠明认为,小学“等第制”评价在实践过程中最大的困境,还是在作为评价主体的老师。老师的确对学生最了解,但是一个学科有很多观察的维度,老师面对班里几十个学生,在短时间内作全面的观察会比较困难。“‘等第制’评价对老师的素质要求特别高,教师的认知水平、思维质量、对话和沟通的能力等都需要提高。这不仅是对工作量的要求,更是对老师能力的要求。而这个问题不是短期培训能够完全解决,需要老师们转变观念、积累经验、提高素养,否则在新政策的推动下进行简单化的操作,就会陷入新的误区”。

调查中,49.4%的受访者担心“等第制”评价会导致课内松、课外紧,进一步增加家长负担。26.6%的受访者对此不认同,23.9%的受访者表示不好说。

随机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