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导进中小学课堂不能一阵风
■三九木 据报道,在时下的北京,开放性科学实践活动异常火爆,包括机器人、3D打印技术、琉璃制作等相关课程吸引了广大家长和学生,再加上有些授课教师由大学博导担任,其朴实易懂的语言和实物讲解操作,让学生们一下子了解了自然科学的基本学科框架。 科学实践课丰富了学生们的课余生活,增强了他们的动手能力,花样繁多的课程开阔了学生们的眼界,增强了他们未来从事相关专业的兴趣,再加上由专业大学博导担任辅导教师,的确是一种有益尝试。 但尝试终归是尝试,再火爆的“教育风潮”如果缺乏持久性,没有系统的规划和设计,注定难以起到实质性的作用。对于开放性科学实践活动,我们首先应该考虑其定位:通过这些科学实践活动,到底是让学生多一些动手实践的机会,还是培养他们对科学的学习兴趣,抑或是通过此类专业学习做出一些实实在在的科研成果,以及要不要跟大学博士生导师深度合作,合作的话采取怎样的方式。 这些问题之所以要厘清,是因为对于尚处在基础教育阶段的学生们来说,扎实全面地掌握学校教材知识是其学习活动的根本。再吸引人的科学实践,也要建立在完整的基础知识学习上。倘若仅仅为了吸引学生兴趣,过度放大科学有趣的一面,回避艰深的基础知识的学习,兴趣和机会是有了,但实际成果难如预期,最终无异于“走秀”。反过来,如果加强专业知识的输入,追求最终科研成果的兑现,学生又难以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应付,最终可能适得其反,就如同当年的“奥数”一样,变成学生的另类负担。 因此,科学实践活动要在内容和难度上做到严格把控。笔者认为,最好选择与课本知识联系较密切的相关实践活动作为主要内容,让学生在两个阶段知识的“藕断丝连”中体会到科研实践的趣味所在,这样既可以巩固基础知识,也把实践内容作为课本知识的延展,增强其未来从事专业研究的意愿。在难度上,应该以不增加学生课余负担作为底线,避免出现以前特长兴趣班“钢琴考级”之类的变相竞争,并应注重过程,淡化结果,让学生真正在兴趣中增长知识和见识。 值得重视的是,对于此类科学实践活动,应该保持一定的频率,保证其完整的活动过程。大学博导参与科学实践活动,绝不能仅仅是每学期给学生上一堂课那么简单。为了保证教学过程的完整,这些博导们应该对所教授的学生有一个相对全面的认识,应该主动参与前期的学生摸底、选择、基础培训等工作,这样才能更好地安排真正适合学生的实践活动。在这方面,国外已经有很好的经验,一些博导或教授长期深入中小学指导学生科研与实践,不仅培养了学生,也能及时发现好苗子,进而选拔出来朝着更高的目标继续培养。 |
- 上一篇:宁波北仑明港中学毕业证样本
-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