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学校大全_毕业之家园网移动版

高中家园网 > 大学资讯 >

应试教育下的“差生”标签 何时撕去

(中华教育网)近日,教育部三令五声所禁止的按成绩分班又一次华丽丽地出现在大众面前:

广西永福县一乡镇中心小学根据学生考试成绩划分班级,将成绩最差的学生分配到最差的教室,配备代课老师。(《新华网》3月23日)

这则新闻令笔者惊讶不已:教育部已多次严令不得以分数高低划分班级、鉴别学生优差,为什么这所小学依然敢冒天下之大不韪?成绩差,就真的是“差生”?真的一无是处?就算成绩不好,作为教书育人的学校,就可以给他们配备代课老师?就可以如此随意的将他们放逐?

诚然,在中国传统的教育理念中,一直存在着“差生”一说,老师和学校总是习惯性的将成绩不好的学生划为“差生”之列。而这些所谓的“差生”也仅仅是因为成绩不好,从此被烙上了什么都不如人的印记。

可是,这些“差生”们,除了成绩不好以外,真的没有优点了吗?

其实不然,他们身上有很多可取之处。他们善良、诚实,即使学习成绩不好,也同样拥有聪慧的头脑。

笔者曾经接触过一个按成绩分为差班的初一班级,班级成绩最好的那个学生放在重点班中也不过是成绩中上而已。因为班级成绩整体不好,班主任老师总是在言语中有意无意的用“差班”、“差生”来挖苦、责备他们。刚开始,笔者可以清晰地从孩子们的眼中看到委屈、不甘,可是到后来,他们眼中更多的是漠然和无所谓:你们不是说我们是“差生吗”?那我们就差到底呗。笔者相信,这类情况在许多学校并不少见。

不难看出,这种传统的、原以为可以起到警示或督促作用的划分方式,已经产生了严重的反作用:过多的打击会击垮孩子们脆弱而又幼小的心灵。

成绩不好有很多原因:也许是学习方法不得当;也许是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也许是某科的基础不牢固;也许是仅仅因为贪玩,浪费了学习时间。但是,这些,不是一成不变的,完全可以通过老师有效地教导和启发而改变。

分辨学生优秀与否有很多标尺,成绩并不是衡量学生好坏的唯一标准,希望学校和老师能正视这一问题,不要随意放逐所谓的“差生”。

    随机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