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学校大全_毕业之家园网移动版

高中家园网 > 大学资讯 >

中大华工两院士获广东科技最高奖

26日,全省科技创新大会召开,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山大学教授陈小明和中国工程院院士、华南理工大学教授瞿金平获得2017年度广东省科学技术突出贡献奖。

南都讯 南方日报记者吴少敏 姚瑶 实习生 郑慧梓 26日,全省科技创新大会召开,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山大学教授陈小明和中国工程院院士、华南理工大学教授瞿金平获得2017年度广东省科学技术突出贡献奖。

在广东成长起来的科学家

陈小明和瞿金平同为恢复高考后的“新三届”大学生,也都是在广东成长起来的科学家。

陈小明是广东揭阳人,1979年参加高考后进入中山大学化学系学习和工作。他长期从事功能配位化学与晶体工程研究,是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中国科学院院士和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

“我结缘化学研究,正如美丽的化学反应一样,充满了美丽的意外。”陈小明说,他和团队在国际上率先发现了若干在传统条件无法进行或难以进行的重要反应,其中2002年的研究结果有力证明了国际上争论不休的“G illard机理”,被国际化学界认为是“关键突破”;在国际较早开展配位聚合物和多孔金属—有机框架材料研究,是该领域国际上主要开拓者之一,首次合成并报道了一种金属—咪唑微孔材料,因其优异的稳定性和性能,成为国际上研究最多的金属—有机框架材料之一。

瞿金平是湖北黄梅人,1977年参加高考后进入华南工学院(现华南理工大学)化工机械系塑料机械及加工专业学习。他长期从事高分子材料新型成型加工技术与装备研究,是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首批特聘教授和中国工程院院士。

“在科学上我不喜欢走前人走过的路,乐于独辟蹊径。”今年61岁的瞿金平说,他这一辈子只做了三件事:在国际上率先提出将机械振动力场引入塑料加工成型的全过程;将原本螺杆剪切流变加工的原理变成了偏心转子拉伸流变加工原理;并正在开展与拉伸流变塑化加工原理与技术相匹配的一系列制品短流程成型制造技术创新研发。凭借这些国际领先的新技术,他先后获中国专利发明创造金奖和中国专利金奖,三次获得了国际技术发明和技术进步二等奖。

随机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