取舍之间,看见教育价值观
“昔年种柳,依依汉南。今看摇落,凄怆江潭。树犹如此,人何以堪。”古人这篇《枯树赋》,意在借树之凋零,哀叹岁月无情。只是不知道,倘若诗人看到当年亲手种下的树木不是凋零,而是被砍光枝丫甚至连根拔起,又会是怎样的心境? 最近,在长沙岳麓山下,就真实上演了一场因砍树引发的风波。因为要修建地铁站,麓山路上的大量行道树遭“剃光头”,枝丫被尽数砍去,施工方 还打算将树木移走。麓山路连接湖南大学、湖南师范大学和中南大学三所高校,当地知识界认为它能够“承载湖湘文脉”,路两旁的参天大树则承载着一份厚重的文 化与历史。几所高校的师生、校友乃至一些公众看到大树被砍而激愤不已,实在不难理解。 据媒体报道,城建方面在暑假期间“偷偷摸摸”砍树,让相关高校师生、校友丧失了知情权,也是激起风波的重要诱因。有声音认为,这是典型的文 化保护与城市建设间的矛盾,考验着有关方面的智慧。但在笔者看来,真正被考验的不是智慧,而是价值观。试想,如果事先早就明确这些承载着文化和历史的佳木 应该得到保护,那它们根本不会遭受刀砍斧斫之灾,而如何保护才是考验智慧的问题。否则,如果本来就认为“不就是几棵树吗,碍事就砍了吧”,那么利用暑假砍 树也是一种“智慧”呢! 文化保护与城市建设,取舍之间,背后真正起决定作用的那双“看不见的手”,正是价值观。 然而,在价值观的天平上,文化保护是否就重于一切呢?那要看和什么做比较。一幅有着近400年历史、价值上千万元的名画,毫无疑问拥有很高 的文化价值,如果它在展出时被人弄破,怎么办?相信在任何国家和地区,这都是一个不小的罪过,肇事者赔偿事小,恐怕还有坐牢之虞。但是,最近在台湾,一位 损坏名画的肇事者却没有受到任何惩罚,这成了名画受损之外的另一个新闻。原来,不小心跌倒压破名画的,是一个12岁的孩子。据媒体报道,主办方在确认孩子 确属无意犯错后,仅仅是报警备案,找保险公司理赔,并第一时间联络修复事宜。主办方负责人甚至打电话给孩子的母亲,让她和孩子不必为此事担心。有媒体将此 事称为“暖新闻”,实在是恰如其分。一边是孩子,一边是名画,如何处置,考验的不正是价值观吗?据媒体报道,压破名画的孩子当场吓得说不出话,假设主办方 再加以指责、谩骂、恐吓,对一个尚且年幼的心灵将会造成难以预料的伤害。幸运的是,主办方负责人明白其中的利害轻重,其表现出的克制与宽容值得所有人送上 敬意。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保护他们的心灵不被损害无比重要。可惜,并不是所有人都明白这个道理。 |
- 上一篇:娄底增桥中学毕业证样本
-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