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建构生命教育视野中的师生关系
学校教育是直面人的生命、通过人的生命、为了人的生命质量的提高而进行的社会活动,是以人为本的社会中最体现生命关怀的一种事业。泰格尔说:“教育的目的是向人传递生命的气息。”因此,教育应该从生命开始,使人性向善,使人胸怀坦荡,目中有人,心中有人,把学生视为一个个特殊的生命体。 一、教师公正——实现良性师生关系的前提与保证。平等是公正的主要特征。孔子言:“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教师公正是引领学生认识和践行社会公正的愿望与追求、促进学生个体生命健康成长的重要品质,也是实现良性师生关系的前提与保证。 二、尊重个体生命成长的规律,强化关怀理念。人是以生命的方式存在的,没有生命的存在也就没有人的存在。“教育成功的秘密在于尊重学生。”当关怀成为教育目的,关怀教育也将给学校带来新的教育内涵,即学会关怀和被关怀。教师放下架子,走近学生,走进学生的心灵,通过师生间的移情体验和双向交流,细心呵护学生的每一份尊严,欣赏学生的细微进步。善待处于弱势的学生,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在学习中获得张扬个性的机会。授人以自我发展的“发动机”和“钥匙”,并不断提高它们的能量与功能范围。真正能促进这种具有标志意义的教育发展,才是真正意义上的教育,它不是“训练”,不是“灌输”。 三、平等对话、多元沟通,搭建交流平台。教师必须从职业人(将职业角色扩大化,而异化为“教师人”)中解放出来,尊重包括自己在内的每一个人的生命,即人的生命具有平等性、差异性、独特性、共通性等特征。把学生从被塑造、被教育中解放出来,以独立、平等的人格与教师面对。真正的师生关系应本着沟通和理解的目的,通过教育对话的途径,彼此吸引、参与、包容,从而分享对方的知识、思想和情感。在接纳与肯定中彰显各自的生命力,发展各自独特的精神空间,让心灵得以舒展,让生命的意义得以真正实现。 四、形成平衡机制,化解师生冲突。知识纯粹商品化、教师职业纯粹成为谋生的手段、教育活动异化为纯粹的控制活动等现象在教育现实中客观存在。师生由于在目标、价值观、资源等方面的差异而产生分歧、对立和相互冲突,以致于干扰教育教学活动。明智的做法是:一方面正视和允许合理的师生冲突的存在;另一方面将冲突“制度化”,建立各种规章制度,设置意见本、开会、辩论等,保证每个学生有一个理性地发泄内心不满的“安全阀”。在“协调——冲突”相互转换的平衡机制下,在“对抗——接纳”的教育过程中,师生关系就会自始至终地保持良性的互动状态。 |
- 上一篇:泰安郊区城镇职业高级中学毕业证样本
-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