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学校大全_毕业之家园网移动版

高中家园网 > 大学资讯 >

新化县第五中学毕业证样本(2)


历经百余年,至光绪戊子(1888)年,太学生邹思古、甘肃后补同知曾季常、云南中甸同知邹德淹、选用训导邹陆希等看到书院,上雨旁风,栋楹梁桷圮坏,为求一劳永逸,相与倡议,捐资重建,更为砖制,一洗朴陋,焕然改观,即今存古阁状貌。共费“三千六百余金,始议捐修,百众踊跃,然富连阡陌,粟红贯朽,不足一钱者”也不乏其人。

清季,政府明令兴洋学,杨荫垣、邹玉台两先生,改书院设乡校,称为“文昌阁学堂”。受维新思想影响,学校除开设古文、唐诗、宋词等课程外,还学习欧美,增设了历史、地理、自然、美术、文体等课程。教员除那些德高望重的老秀才、举人教古文外,其余都是二三十岁的年轻人。他们有的留学日本,是同盟会会员,曾与孙中山、陈天华、黄兴、宋教仁、谭人凤、蔡锷、邹汉勋、邹代钧等交往。他们知识渊博、思想进步,上课很受学生欢迎。学校还常请谭人凤(鸭田人,离洋溪不远)来校讲学,宣传“三民主义,五权宪法,建国方略”。非常振奋人心,学生邹天山、邹毓奇等参加了辛亥革命,成为骨干分子。而稍后的邹今辉,毕业以后进入黄埔军校,1926年任叶挺独立团营长,在汀泗桥战斗中身先士卒,英勇负伤,于1929年7月8日因伤势过重,久病不愈,为国捐躯。后国民政府追认他为团长,授中校军衔。

民国初年,知县邹德淹(字小范)从云南辞官返故里,与同仁会商,扩建校舍,并着手筹集资金,准备材料。但因局势变幻,兵祸蔓延,匪盗四起,人心恐慌,未动工而材料星散。学堂也于民国六年(1917年)停顿。

延至民国十三(1924年)年,教育界前辈罗元鲲、罗教铎、邹谦、邹任方等自省城返乡,共议复校,经大家商议,一致同意“正名为‘新化县第六区敦信高级小学校’”。延请了罗元鲲,罗湘遒、袁吉六(以上三人在一师教书时,为毛泽东同志老师)、邹曼之、杨冠陆、刘立人等一大批学者名流任教。高水平的教师,培养出高水平的学生,成就了这一时期的辉煌。民国十五(1926年)年,新化举行全县小学生毕业统考,敦信高小的学生曩括了全县前十名。在社会上引起了很大的轰动,县政府特授予“敦信之光”扁额,予以表彰。新化大同镇,为了赶上敦信,将高小的学制由两年改为三年,也没能赶上敦信高小。在此时期,许多敦信毕业生在大革命时期,投笔从戎,投身到了轰轰烈烈的革命洪流中。如邹新助、邹子雄毕业后先后考入黄埔军校,邹今拔、邹今撰、邹今托兄妹,毕业后先后走上了革命道路,有的后来担任了重要的领导职务。

袁心湖(原名邹高清,字定才)1927年进入敦信高小学习,1929年以优异成绩毕业,后考入北洋工学院,1937年工学院被炸。袁组织抗日救国军南下,后得知北洋工学院迁往西北,急赴西安,辗转入延安,改名袁心湖,受党的派遣,打入绥远傅作义部队,任绥远省政府宣训科科长。1949年西安解放,任西北军政委员会联络处长。1953年,调中央直属机关,1955年赴开罗,任中华人民共和国驻埃及、叙利亚大使馆参赞,后调任巴基斯坦总领事,多次受到周总理接见。1968年回国后任解放军总参谋部情报局一局局长,国家安全部副部长。现已离休。1984年元月22日视察母校,赋《重返母校次韵刘校长七绝》:“五旬戎马北京城,重来母校倍精神。莘莘学子千千万,为国为民共心音”。

随机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