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学校大全_毕业之家园网移动版

高中家园网 > 大学资讯 >

建立体制对创新的包容是当务之急(2)

消除了质疑就消除了创新的起点

大学和研究机构是社会持续进步的动力,动力的源头即在创新,创新的源头在于质疑,在于许可各种质疑自然生成和自由表达。这些年不少大学由于 普遍存在对创新的体制性不包容,以致降低了对创新的认知和辨别能力,一方面不知何谓抄袭,何谓创新;一方面又虚荣地羡慕创新,于是就避免不了把抄袭当作创 新。由于缺少对创新的包容机制,就在阻止真实创新的同时,对专业人士一眼就能看穿的非创新内容进行包装,于是就有了“创新”词汇的铺天盖地却难得一见创新 行为的怪现象。

制度上包容创新的初始条件就是撤去大学和研究机构中不能质疑的绝对权力,让每个人天性中的质疑得以自然生长和充分表达,师生之间也能质疑与 问难,学校内部不存在不能质疑的人,不存在不能质疑的事。人的天性中就有创新的潜能,在不受外力阻碍时就能自然表露出来,若能获得适当的环境就能成长发展 起来。创新的起点是质疑,陶行知曾写诗道:“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人常言“宗教始于信仰,科学始于怀疑”,消除了质疑,后续的创新就不可能生长起 来。

制度上包容创新的过程支撑是需要建立任何人都不能例外的对他人的尊重,尤其是有一定权力的人不能不尊重他人,不能不尊重其他研究和教学人员 的劳动、见解和基本人格,不能不尊重他人的专业积累,不能指望他人的专业积累在自己的名下结穗子。而是要容忍差异,甚至容忍与自己意见相反的人,不用俗见 衡量他人的创新之举,不能用功利大小衡量创新的价值,也不用个人喜好去为尚未确认的创新戴高帽子。

制度上包容创新的终端出口则是规范、精准的专业评价。没有经过规范、精准的专业评价,就不能轻妄地给某一件事下创新的判断。

有了容纳质疑、尊重差异和专业评价,才能疏通一个研究机构和大学的创新通道。

长期以来,作为行政机构附属和复制的大学和研究机构,由于其中存在过多的不能质疑的非专业权力,从而使得众多创新胎死腹中;由于一些人掌握 了权力就急于自立门户,不顾自己学术见识深浅地采取任务模式指使他人,高强度多任务的模式对创新能力造成严重损害,使少量残存的创新难以生根发芽;再加上 评价的不专业,使极少数接近完成的零星创新泯然于平常之中,反倒让那些无节操的人以各种课题负责人、单位领导人的名义“借鉴”、收割他人的创新成果。

在现实中,包括一些握有学术重权的人在内的不少人,不以此种违背学术道德的事为耻,反而暗中钻营,伺机获得一杯羹。正是这样的体制环境和有 此种心理的人共同存在并相互利用,才导致中国大学和研究机构的创新所需要冲破的阻力层大大加厚,众多人在这种环境中失去了创新的欲望,创新意识和能力逐渐 退化,这是中国优秀原创产品严重匮乏的根源所在。

随机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