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名人成为集聚文科资源的强力“磁场”
自然科学与哲学社会科学犹如鸟之两翼、车之两轮。自2010年更名以来,常州大学深刻认识到:建设和发展文科专业是常州大学建设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地方领军型大学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文科专业发展的层次和水平决定了学校从工科院校向多学科大学转型的速度和质量。 今年7月30日,在著名学者钱穆120周年诞辰之际,“钱穆先生学术论坛”在常州大学国学研究院拉开帷幕。持续两天的论坛聚焦钱穆先生的学术思想,来自清华、北大、复旦等高校的近40位专家学者缅怀先生之情怀、发扬先生之致思。 “钱穆先生出生于无锡七房桥,当时的无锡县隶属常州府管辖。”常州大学国学研究院院长张戬炜告诉记者,举办研讨会,不仅是因为钱穆先生与常州有着很深的渊源,更是希望对传统文化进行创造性转化,使之更契合现实,实现人与社会的和谐。“因为有协会、企业共建的缘故,国学研究院可以集聚起学校没有的人文社科研究团队资源,并为学校所用。”张戬炜表示,国学研究院策划的活动,正好解决了常州大学文科发展面临的起步较晚、基础弱、底子薄等难题,或许能为学校文科的发展“独辟蹊径”。 “从去年12月成立至今,常州大学国学研究院每月都会举办一次国学名师讲坛,以提高师生的道德观念和文化素养。”常州大学副校长芮国强告诉记者,研究院即将举办的“中国青年儒学论坛”“盛宣怀与常州先哲遗书文化论坛”等,将为学校积极探索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相结合、以传统文化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提供强有力的平台支撑。 “因为成立时间短的原因,当下,常州大学还只能从研究院服务社会的活动中汲取文科成长的养分。但在即将到来的新学期,学校将把国学研究院的资源纳入教育教学体系,开设国学公选课,在校内举办国学相关活动等,最终促成研究院较好地履行‘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与创新’的使命,成为学校协同育人体系不可或缺的社会力量。”常州大学教务处处长徐守坤说。 近年来,坚持融入地方、服务地方,常州大学先后成立了以常州历史文化名人命名的文科学院,如史良法学院、周有光语言文化学院等。这些从常州走出去的名人所具有的效应,成为常州大学集聚文科资源的强力“磁场”。 以共建实现多赢,常州大学的文科建设不断取得进步:2013年,与常州市社科院共建历史文化研究所;2014年,收获首批“江苏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基地”;2015年,入选首批“江苏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基地”……近四年来,常州大学已拿到28个国家社科基金项目、13项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成果奖,建成5个省部级文科研究平台。 |
- 上一篇:济宁第十六中学毕业证样本
- 下一篇:换个方式上名校 高考后留学N种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