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应忽略因二孩而造成的“大孩”心理变化
当前,随着我国“全面二孩”政策实施,很多家庭既欣喜又纠结。养育“二孩”,可以使独生子女更好地学会分享、谦让,增强孩子的责任感与爱心,还能提高孩子主动交流及与他人合作的能力。养育“二孩”必然要面临各种养育、经济压力。但“大孩”的心理感受也同样不应被忽视。家中新添个小弟弟或小妹妹,是否征求过“大孩”的意见?孩子的心理能否接受?家长如果没能做好沟通和引导,可能会导致孩子出现心理问题,甚至可能影响亲子关系。 对于准爸爸妈妈来说,想要“二孩”,身心都要做好充分的准备。 首先是身体上的准备。经过一次孕育和抚养,母亲的身体无可避免地会受到“损耗”,尤其是养育孩子,即便是有人帮忙,大多数母亲在孩子两岁之前可能都睡不好一个完整觉。尤其对于一些“70后”的父母来说,年龄超过35岁,一边要孕育“二孩”,一边还要照顾大孩子,对身体的承受能力是一个很大的考验。 其次是心理上的准备。要“二孩”,在协调工作与家庭的同时,所要面对的最大问题是——“谁来带孩子?”“70后”一代人的父母大多都六七十岁了,再帮忙带一个孙辈,心有余而力不足。而且,在很大程度上,带孩子的人决定了孩子的性格成长,因此,不应过度依赖年老的父母和很难稳定下来的保姆。即便父母能帮忙、也有适合而稳定的保姆,父母也不能缺席。年幼的孩子需要父母有足够的时间陪伴。研究表明,三岁之前的依恋期,决定了孩子一生的安全感建立和对世界的探索能力。所以需要解决的第二个问题就是——“你是否有时间陪伴孩子?” 即使各方面都准备好,还要面对一个,也可能是最复杂的问题,就是怎么处理“大孩”对父母要“二孩”的反应?该不该对“大孩”说?怎么说、何时说? 父母一定要知道,“大孩”是家庭的重要一分子。作为家庭成员,就应该得到尊重。父母要在作出决定后,第一时间向孩子解释清楚“爸爸妈妈为什么会想再要一个孩子”。当然,要用他能听懂、能接受的方式和语言,并且要让“大孩”充分感受到,有了小弟弟或小妹妹后,他在父母眼中仍是独一无二的,对他的爱不会有丝毫减少。 生活中,很多家庭都反映,老大对老二的到来出现不良情绪,甚至极其抵触。其实,这种情况很正常,没必要过分担心。 对于“大孩”来说,“二孩”的到来,肯定会对其生活产生影响。有的“大孩”在一开始,特别不喜欢那个分走父母注意力的“小毛头”,这是一个非常正常的表现。任何人在接受新事物时,都需要有一个过程,大多数孩子都会安然度过这个不适应期。其间出现一些小小的不情愿或者反抗等情绪,只要在正常范围内,父母都要理解、容忍。 |
- 上一篇:丽水树人高级职业中学毕业证样本
- 下一篇:考生因身高遭淘汰 考场外现场表演引一片叫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