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学校大全_毕业之家园网移动版

高中家园网 > 大学资讯 >

常德市第二中学毕业证样本(3)

四是公益活动。以绿化祖国、美化生活、服务人民、方便社会为宗旨的不计报酬的社会公益活动,也就是习惯上说的“学雷锋,做好事”活动。

五是组织活动。以团的组织建设和思想建设为主要内容的活动,包括发展组织、整顿组织和组织生活会等。组织活动不同于一般思想教育活动。

六是文娱活动。以文化娱乐为目的的活动,例如唱歌、跳舞、知识竞赛、读书、演讲、旅游、书法、绘画、集邮等,均属此类活动。

七是体育活动。就是组织青年因地制宜地开展体育活动,帮助青年增强体质。

历史沿革

书院遗风今犹存,二中前景更辉煌。为缅怀既往,开创未来,现将学校历史沿革和各个时期的基本情况综述如次。

书院时期(1888—1902)

公元1888年(清光绪十四年),武陵知县李宗莲与邑人刘廷棫、程隽超、刘廷泽、戚湛廷等在明青莲社、清善德书院遗址创建德山书院。是年十月开工,次年六月告竣,廷邑人余蓉初先生为院长。

德山书院的教学形式灵活,以自学为主,辅以集中讲授。每天晨读,学生依次请疑,主讲人逐个解答。书院不受学额限制,允许学生自由听讲,学生都具有一定知识基础,很多是慕主讲大师之名而来。书院注重学术交流,常延聘各地鸿儒讲学。

光绪二十八年(1903),德山书院根据清朝政府改书院为学堂的规定,改名为武陵县学堂,从此结束了长达13年的书院史。

小学时期(1903—1927)

光绪二十七年(1903)德山书院改办为武陵县学堂,以书院存银3500两为开办费。辛亥革命后学校发展进入了新时期。民国初年和五四运动后发展很快,而军阀混战又使学校受到摧残。民国元年(1912)二月起,学校成为完全小学,改名为武陵官立高等小学。1913年1月改名为常德府立初等、高等小学校,1915年10月改名为常德县立高等小学校,1917年2月改名为常德县立第一高等小学校(简称“一高”)。先后任校长的有余明曦、戴修礼(均为留日学生)、张维善、唐元直、陈时达(湖南优级师范学校毕业)、龙履冰(武昌高级师范学校毕业)、张琦(武昌高级师范学校毕业)、张钟奇(武昌高等商业学校毕业,国民党党员)。

1912年4月,遵照南京临时政府《壬子学制》的规定,将高小由4年制改办为3年制,初小由5年制改办为4年制,废止读经讲经。高小课程有修身、国文、英文、算术、中华历史、中华地理、博物、理化、体操、手工、唱歌、图画等,每周授30课时。1922年北洋政府馆印《壬戍学制》,规定小学为6年制,初小4年,高小2年,以公民课代替修身,将国文改为国语,设课8种12门,即国语(包括语言、读文、作文、写字4门)、算术、社会(包括地理、历史、公民、卫生4门)、自然(自然、园艺2门)、工用艺术(手工)、形象艺术(图画)、音乐、体育等,学校照章办理。

随机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