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学校大全_毕业之家园网移动版

高中家园网 > 大学资讯 >

盐城一中毕业证样本(2)

建校之初

1923年,盐城有识之士将位于盐城泰山庙内的县立第一高等小学校改立为盐城县初级中学,这是盐城县第一所公办中学。学校初创时只有一个初中班。1927年,县立女子中学、县立初级师范并入后,分为男子初中部、女子初中部、初级师范部三部。女子部设在城内沈家旗杆(今建军中路市政府大院内),仍由原女中校长李潄石主其事。1931年改女子部为第一院,男子部及师范部为第二院。1933年,复改第一院为县立女子初级中学;第二院为县立初级中学,双轨,计有六个班级。在新文化运动的影响下,学校教育逐步排除了封建性的内容,加强了自然科学教育和职业教育。课程开设有公民、国文(白话)、英语、数学、物理、化学、历史、地理、体育、美术、音乐、手工等。

学校首任校长李耕石,清两江师范学堂(今南京大学前身)毕业。1927—1934年继任校长先后有朱坚白、彭大铨、陆家驯。四任校长均治学严谨。彭大铨先生执掌校政时对师生要求甚严,强调教师必须有真才实学,进德修业。教师陆家驯、潘德钦、陆家驷诸先生不仅学养高、教学好,且一身正气,言传身教,深受学生敬佩。要求学生必须刻苦学习,奋发向上。学校考试严格,凡成绩不合格者均不能入学、升级和毕业,凡主科两次补考不及格者则予除名。1932年省立第八中学(今省扬州中学)高中招生200名,报考者多达2000余人,盐城县初级中学21人参考,录取14人,皋学炳名列榜首,事载当年8月份《申报》。

盐城县初级中学的学生不仅学习刻苦,而且心忧天下,具有高度的爱国热情、科学精神和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1925年6月初,县中学生到街头和茶肆演说、募捐,声援上海工人罢工斗争。1928年10月初,县中学生同盐中、亭湖等校学生一道,在地下党员陶官云、梁乙东和国民党县党部委员彭克勤的组织下,举行了废除帝国主义不平等条约的大游行,参加了“捣毁城隍庙”的反封建活动。学校要求学生艰苦奋斗、勤学上进、崇实务本,以“人能咬得菜根香,则百事可作”教诲学生。师生曾自己动手将坟地平整为运动场地,学校开设劳作课,教会学生手工编织藤、竹制品等技艺。

1932年胡乔木因病从清华大学回盐养病,尝求教于时任校长的陆家驯先生,彼此过从甚密,遂结师生情谊。

1934年学校更名为“盐城县立初级普通农作科职业学校”。校长唐秉玄,中央大学昆虫系毕业。学校设普通科和农作科,普通科培养目标与课程设置等同普通初级中学,为县中之延续。农作科培养范公堤东农垦区的初级棉作人才,课程分基础课和专业课两类,教学中注意理论联系实践,不定期组织学生到棉垦区见习。

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在地下党员赵敬之等人的发动下,学生兴起抗日救亡的学 潮,走上街头游行、散发传单,宣传抵制日货,要求政府发枪抗日,表现出极大的爱国热情。1938年,日军侵犯盐城,学校被迫迁移,普通班迁至五区十八团廖家庄(今建湖境内),至1939年冬,师生星散。农科班迁至大孙庄福缘庵(亦在今建湖境内),至1940年暑假后停办。

随机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