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教科研为先导,指导教师专业持续发展(2)
二是加强互动研讨。互动研讨是一种合作性的教研形式。通过互动研讨可以加强教师间的交往、沟通与合作,实现教学经验的共享和教师素质的共同提高。为此,要广泛深入地开展互动研讨活动,如成立学校“教育沙龙”,通过观摩、研讨、竞赛、考核、评比等形式,给青年教师以成功的机会,让其从中获得成功的心理满足。对事业心强、有培养潜力的青年教师进行重点培养,让他们走出校外、区外、市外、省外参加教学展示观摩、研讨培训。指引教师参与集体性听课活动,在集体讨论中把自己听课的收获、感悟和困惑都提出来,就大家共同关注的问题与其他教师一起探求解决的方案,要求教师在研讨中听取别人的看法和想法,分享别人的经验,分析别人的成功和不足之处,以取长补短。 三是加强专业引领。学校要经常邀请专家作讲座,鼓励教师与专家进行交流、对话,共同分析教学研究中的重点、焦点问题,接受专家的先进思想和正确建议,以获得专业引领。 (3)对优秀骨干教师实行“风格”培养——塑造“品牌”教师 为了促进优秀骨干教师由“经验型”向“科研型”过渡,我们对优秀骨干教师实行“风格”培养,塑造“品牌”教师——具学者风范,是众望所归,有明星效应,富亲和力、感召力,是家长向往,声名远播,信誉卓著的教师。 我们的具体做法是:“让教师成为研究者”。教师主体意识和研究意识是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支撑。教师应该是具有教育思想、教育风格、教育能力的教育家,应该对教育活动有自己独立的见解,有自己独特的追求,有独立进行教育科研的意识和能力。教师成为“研究者”,可以提高教师的自身素质和教育质量,沟通理论与实践,使教师由“教书匠”转为“创造者”,由“经验型”转向“科研型”。 一要开展课题研究。引导优秀骨干教师成为教学专家,指导他们从教育教学实际情况出发,研究传统课堂教学的弊端,研究新课程实施给课堂教学带来的变化,研究学科教学理论,研究教学实践的改善等;探索新课程教学的基本规律,探索新课程课堂教学的有效策略,探索与新课程要求相适应的备课、授课、作业设置与批改等;研究学生的认知差异,研究学生的学习方式、方法和基本策略,研究学生知情意行的和谐统一、协调发展。通过课题的选择、设计、研究和总结,撰写研究报告和研究论文,交流和推广自己的研究成果。不断提高教师的教科研能力。 二要倡导实践反思。美国心理学家波斯纳提出教师成长的公式:成长=经验+反思。他还指出,没有反思的经验是狭隘的经验,至多只能形成肤浅的知识。如果教师仅仅满足于获得经验而不对经验进行深入思考,那么他的发展将大受限制。反思要周而复始,循环进行。它要求教师细致观察并发现问题,通过系统的、客观的、科学的分析和研究,对课堂教学进行新的实践,从而提高教育质量和自身理论水平。它强调教师要检查自己的教学实践,回顾、诊断、监控自己的行为表现,以改进教学方法和策略,适应教学需要。教师只有以现代教育思想和教育理念为基础,对自己的教学实践进行理性思考,不仅从教学观念、教学兴趣、动机水平、情绪状态等心理因素方面进行反思,而且从教学方法、教学材料、教学媒体等教学技术上去思考、质疑或评价自己教学的有效性,并自觉地根据反思的结果矫正自己教学中的不良行为,这样才能不断提高其专业化水平,符合作为研究型教师的角色定位。完善培训制度,提高教师职业道德和专业技能。 |
- 上一篇: 西安民办学校多姓“公” 占国有资源却不尽义务
- 下一篇: 中学教师提倡批判性阅读:强调独立与思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