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学校大全_毕业之家园网移动版

高中家园网 > 大学资讯 >

青少年不参加体育锻炼的原因是“怕影响学习”?

自2007年以来,国家积极鼓励各学校开展阳光体育运动。然而,在一些学校却存在“午自习”、课间十分钟学生不能随意自由活动等现象。国家体育总局近日发布的《2014年全民健身活动状况调查公报》显示,44.2%的青少年不参加体育锻炼的原因是“怕影响学习”。

法国电影《放牛班的春天》也好,中国故事《马兰村的琴声》也罢,都生动地诠释了音体美教育对于孩子健康成长的重要性。然而,一边是丰盈饱满的理想,另一边却是空洞乏力的现实。不论是体育用品的缺失,还是体育教育形式和内容的简单化,抑或全社会对这种现状某种程度上的忽视和漠视,青少年体育锻炼短缺成为一种普遍的社会现象。

社会阶层生存生态的鲜明反差,让“争上游”成为一种社会心态;被功利和算计裹挟的成人们,竞争心炽盛。只不过,在社会评价单一化、纵向社会流动渠道不够畅通的当下,教育依然是许多人人生突破的重要甚至是唯一路径,许多家长和孩子们都身不由己地裹挟在应试教育的流水线上。

著名社会学家孙立平认为,匮乏的资源、激烈的竞争,会从根本上改善人们的是非观和价值观。家长也好,教师也罢,为何在“体育锻炼影响学习”上形成了社会共识?他们并非不知道体育锻炼有助于孩子的身心健康,在他们的价值排序中,知识学习是第一位的,体育锻炼则被置放到次要甚至末端的位置。

不论是挤占体育、音乐、美术等“副科”,还是下课“拖堂”,抑或带病坚持上课,为了在激烈甚至惨烈的“分数争夺战”中脱颖而出,学生们和老师们都身不由己地裹挟在应试教育的流水线上。高考竞争,也沦为一种消耗战,既需要学生减少睡眠时间、放弃体育锻炼为代价,也需要老师起早贪黑甚至带病坚持上课。

在家长们和老师们看来,等到孩子们上了大学,再对体育锻炼“补课”也来得及。殊不知,体育锻炼不仅是一种生活方式,也是一种价值观念;长期的体育锻炼缺失,往往会让青少年缺乏“阳光体育”、“快乐运动”的兴趣和热情。“体育锻炼影响学习”说到底是一种竭泽而渔的做法,不可避免会对青少年的长远发展带来负面效应。

扭转“体育锻炼影响学习”,要从根本上改变社会评价标准、促进社会流动。不论是推进招生考试制度改革、从根本上解决一考定终身的弊端,还是统筹城乡义务教育资源均衡配置、破解择校难题、标本兼治减轻学生课业负担,抑或深入推进管办评分离、完善学校内部治理结构,只有让教育更加公平、社会更有活力,“体育锻炼影响学习”的价值迷失才会得到纠偏。

随机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