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学校大全_毕业之家园网移动版

高中家园网 > 大学资讯 >

诸暨牌头中学毕业证样本(2)

抗日战争时期的 1942年,同文高小校舍被侵华日军拆毁。校长张韶九先生坚守崇高的民族气节,拒绝接受伪职,坚持办学。

民国三十三年( 1944)春,张韶九以鄞县私立浙东中学扩班名义,招收初中新生一个班,同时将学校迁至离镇十里的越山寺庙内,一时之间,山寺中书声琅琅,歌声不绝。由徐病夫作词、蔡雪亮作曲的同文中学校歌在抗日的烽火中诞生。是年秋,学校又以私立暨阳中学分部名义,续招新生一个班。1945年春经省教育厅批准,正式创建“诸暨县私立同文中学”。张洲先生任校董会董事长,张韶九任校长。当时有三个班,144名学生。

抗战胜利后,学校回迁到上庙。由于牌头工商界和社会各方人士解囊相助,募得学田 500余亩和大额资金,于是在原同文小学的废墟上建起了有办公室、膳厅、八个教室和几十间宿舍组成的三层四合院校舍。为提高教育质量,学校聘请名师俞卓峙、于德馨、宣威、蔡雪亮等执教,同时聘请浙江大学优等生来校兼课。同文初中由此声誉远播。国民党元老于右任、陈立夫于1945年分别为同文初中题写了横竖两块校牌。解放前夕,学校发展到拥有九个班、457名学生、27名教职工的规模。这一时期,学校培养了原浙江省高级人民法院院长夏仲烈、航空发动机专家楼根良、著名科学工作者何园素等一批优秀人才。

建国后,学校得到快速发展。 1952年秋,已有12个班,700多名学生,40多名教职工。解放初期,学校实行校委会负责制,有周良、张韶九任主委、副主委。当时,百废待举,急需人才,有300余名学子投身建设和保卫祖国的行列。1956年7月,学校由政府接管,定名为“诸暨第三初级中学”。赵剑敏、何家骏先后任学校主要负责人。1957年下半年学校始单独建立党支部,毛纭任书记兼校长。

1958年秋,学校招收高中新生两班,升格为完全中学。校名定为“牌头中学”。继毛纭后,王祖校、赵真生、何永安先后担任学校主要负责人。

“文革”前的牌头中学十七年间,名师荟萃,人才辈出。

张韶九、寿崇德、周耿成、何家骏都是饱学之士,张圻、赵荣植、石如鑫、周宗文、楼统澄、但效先、楼耀芳等都是学有专长的诸暨名师。

原省交通厅厅长郭学焕、嘉兴市人大主任许国祯、原绍兴文理学院副院长宣培才、著名剧作家童汀苗、著名科普作家劳伯勋、原诸暨市委书记、省环保局副局长周惠良等都是杰出的学生代表。

“文革”开始,牌头中学遭劫。 1969年,校舍被用作诸暨第二丝厂厂房,部分教师下伸到牌头区内的各公社任教,部分教师及校教具并入诸暨“五七”农校(绍兴地区农校),学生均回家庭所在地初中入学。1972年,应牌头地区人民的强烈要求,诸暨县革委会同意重建牌头中学,校址选在与原牌中一河之隔的擂鼓山上。从1970年春至1974年末,学校先后借新民公社桑场、牌头公社社校及农校房子招收二年制高中生。1975年,牌头中学才迁入擂鼓山现址。

随机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