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学校大全_毕业之家园网移动版

高中家园网 > 大学资讯 >

告别“被吐槽” 大学食堂如何做?(3)

在校园种菜供应食堂成为一些高校的创新模式。在加拿大谢布克大学,一些学生用可持续发展系提供的1000加元种子基金发起了共建菜园计划。20余名学生在250平方米的试验田上种植、收获,为校园提供新鲜菜蔬,还能进行社交活动。环境研究系本科生、菜园协调员米歇尔·普罗文彻认为:“菜园其实是社交场,在这里我结识了其他专业的人。”不过菜园的发展受到资源限制,农具和种子被暂存在临近建筑的一间小屋里,请营养学家来指导菜园和兴建温室的想法还仅停留在纸面上。或许校方在未来可以给予学生更多支持。

也许在校园开垦一片菜园并不适合推广到每一所高校,但它彰显出了一种饮食健康的理念。现在,越来越多的高校看到了在校园内“孵化”独特饮食文化的可行性,尤其是那些拥有发展良好的环境科学或农业学项目的高校,他们运用这些专业的师生进行的研究来改进校园食品系统。高校已经发现,质量不高、口味不好的食堂服务给学生传递了这样一种信息:“我们压根不在乎学生,以至于我们不愿意对食品做出改进。”

汪曾祺先生曾在《西南联大出人才皆因自由》一文中写西南联大食堂学生的饮食,“学生吃的饭是通红的糙米,……饭里什么都有:砂粒、耗子屎……被称为‘八宝饭’。八个人一桌,四个菜,装在酱色的粗陶碗里。菜多盐而少油。常吃的菜是煮芸豆,还有一种叫作蘑芋豆腐的灰色的凉粉似的东西。”这是解放前大学食堂供应饭食的可考的材料,彼时条件有限,可读起来仍觉当时的饭菜难以下咽。现如今,学生对于食堂的诉求也不再只停留在果腹阶段。饭菜的口味、质量、价格、服务态度等都成为学生对母校食堂的评价标准。在食堂服务方面做得比较好的高校,已经将师生的吃饭问题视作学校未来发展的一部分,而不仅是运营的一部分。

新闻链接

广东省教育厅日前下发通知,要求中小学和高校建立食堂陪餐制度,各校校级领导每月应至少陪餐一次。陪餐人员要对所食用饭菜的外观、口味、质量等进行评价,对就餐食堂当天食品安全有关情况进行监督,对就餐学生的意见和建议做好记录。

随机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