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教委:开放性科学实践课整合广义教育资源
上周末,本学期开放性科学实践课进行了第三次集中授课,全市不同区县、不同学校的初一学生根据实际情况,通过自主选课、团体预约和送课到校的方式进行选课预约。市教委相关负责人表示,开放性科学实践课的引入是对广义教育资源的整合,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将没有边界。
来自昌平区的李天忱目前就读于石大附中,当天是爸爸陪他一起来到位于海淀区阜成路8号院航天人才开发交流中心的,在位于演示楼三层的一间培训教室里,《国际空间站的“手”》开放性科学实践课已经讲完了理论,进入了分组实践阶段。李天忱和来自海淀区五十七中的吴昊天、科大附中的薛佳杰等同学一起,自由组合成一个小组。虽然来自不同区县,但5个孩子很快就融合在了一起,一起编程,一起做任务,一起“争小组第一”。
据北京青年报记者了解,自开放性科学实践活动上线以来,火爆程度不言而喻。截至目前,该活动共上线851个活动项目,其中包括固定基地212家社会资源单位和流动基地51家资源单位。市教委相关负责人表示,这样的科学实践活动鼓励学生采取观察实验、合作探究等学习方式,每次2小时的学习,其中不少于三分之二的时间为学生动手实践。课程设置完全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及心理发展需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与特点,课程的选择也完全是由孩子自主,尊重每一个孩子的选择,给孩子自由发展的空间,可以满足不同层次学生个性化、多样化的学习与发展需求。
同时,对于此番开放性科学实践活动所提到的“北京市初中生在两年时间内完成20个项目的学习,完成次数和质量将纳入综合素质评价作为中考重要参考”的说法,也是北京构建开放式教育教学模式的创新,这是从“选拔”到“选择”的变化,从“招分不招人”到“尊重学生的个性爱好”;这也意味着,从“一考定终身,只拼纸和笔”转变到“关注平时,关注实践”。
原标题:开放性科学实践课整合广义教育资源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