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更新 - 网站手机版
您的当前位置:高中家园网 > 大学资讯 > 正文

解析:韩春雨事件背后的诺奖焦虑

来源:高中家园网

一般人,只知道图书编辑,报刊编辑;“基因编辑”,离大众太远,太高深。但是,这个本来远在大众视野之外的科研课题,眼下成了社会广泛关注的热点。昨天,媒体报道说,有13位学者站出来实名公开他们“重复”韩春雨实验方法的结果:他们没能“重复”出韩春雨的实验,从而认为其实验方法“让人怀疑”。

今年5月初,河北科技大学副教授韩春雨在Nature Biotechnology(《自然·生物技术》)发表论文声称发现了基因编辑的新方法“NgAgo”。称,这个成果相当于诺贝尔奖的水准。稍后就有人质疑这个所谓的新方法,“实验没法重复”。这一质疑很容易让人联想到“科研造假”,遂成了新闻热点。

这一新闻热点的形成,是国人“诺奖情结”或“诺奖焦虑”与科研纯洁性焦虑等多重情绪叠加并相互作用的结果。屠呦呦的获奖,引燃了人们对中国科研人员获得诺贝尔奖的更大希望;而韩春雨取得诺贝尔奖水平的科研成果,让国人感到离再获诺奖已近在咫尺。这个时候,韩春雨基因编辑方法如果因为在科研界内部遭到质疑而背上造假嫌疑,无疑是往热油锅泼冷水。

但是,因为有质疑而立即断言其造假,未免过于草率。任何一个科研课题,不论复杂程度如何,都是一项系统工程。一项科研成果的取得,都是以其各个子项的成功为前提的,其保障条件的复杂不是我们外行可以想象的。任何一个细节的疏忽,完全可能导致失败或将科研引向预想之外的方向。无论是韩春雨的研究,还是对韩春雨的质疑,都是如此。12位科学家的实验结果为什么与韩春雨不一样?按照韩春雨此前的表示,他获悉已有研究者成功地重复了他的研究,并将实名公开。

鉴于此,有些人可能会认为必有一方造假——非黑即白的思维排除了第三种可能:或是实验条件,或是实验过程,其中会不会有细微的区别导致了结果的区别?这需要科学界按照科学原则组织各方认可的检验,或者要给持不同意见的各方以时间,可能时机成熟的时候结果就有了。

所谓科学共同体,它的形成和存在不是基于利益,而是基于共同的行为准则:求真。科学事业既以人类共同福祉为追求,必然以真实为科学界的共同底线。任何违背真实原则的行为,都是对科学的背叛,对科学家自己的使命的背叛。不管是力挺韩春雨还是质疑韩春雨,只要动机是真诚的,实验行为是真实的,都是从不同的方向和立场在维护科学共同体,维护公共利益而非小团体利益,都是值得我们尊重的。

上一篇:眉山田家炳中学毕业证样本
下一篇:没有了

高中生家园网 www.17qsd.com 联系QQ:80592977 邮箱:80592977@qq.com

Copyright © 2002-2011 DEDECMS. 高中家园网 版权所有 Power by DedeCms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