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和中学毕业证样本图
安徽省太和中学是一所具有悠久历史和光荣革命传统的学校,其前身是 1938 年王丹岑创办的上海私立安徽中学太和分校。
1942 年春,校名定为鲁豫皖边区战时中学,三十一集团军总司令汤恩伯兼任校长,副总司令王仲廉任副校长。同年九月初,奉当时教育部令改为国立二十一中。其后,学生日渐增多,选定山西会馆作为校本部,分二院、三院,分别在江苏丰县、河南沈丘设立第一、第二分校。 1943 年,学生最多时达 40 个班,学生 2000 多人,规模之大,学生之多,在当时实属罕见。 1944 年秋,二十一中部分西迁,在抗日烽火中辗转流离,历尽艰辛,最后到达陕西蓝田。那是虽然办学条件极为艰苦,但师生胸怀报国济世之志,团结奋发,成绩斐然。国立二十一中前后五年,共培养 3000 多名学生,很多人学有所成。
抗战胜利后,西迁的学生于 1946 年返回徐州,二十一中续办。同年,收容安徽流亡学生的国立八中奉命从湘西迁回安徽,开设芜湖女子中学、贵池中学和太和中学。 1947 年七、八月间,刘邓大军和陈粟大军经太和南下,省教育厅电令太和中学南迁寿县续办。 1948 年,学校动员学生返乡,学校停办。
解放后, 1949 年 3 月复校,初名为皖北区太和县初级中学,是当时太和县唯一的一所中学,当时县长吕超兼任校长。
1956 年发展为完全中学,易名为安徽省太和中学。文革期间,学校遭到严重破坏。 1970 年,学校下迁至清浅,同年学校恢复。 1978 年被确定为县级重点中学, 1985 年被确定为阜阳地区重点中学。 2004 年被命名为安徽省示范高中。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太和中学坚持党的教育方针,在“依法治校、民主办校、以德立校”这一办学方针的指引下,取得了斐然的办学业绩:继取得“全国读书活动优胜单位”、国家“九五”“十五”教育科研课题《诱思探究现代教学论——诱思探究深化探索》重点实验基地和优秀实验基地、省“电化教育一类达标学校”、电化教育“典范学校”、安徽师范大学“教育实习基地”等荣誉以来,又先后被命名为“安徽省绿色学校”、“安徽省花园式学校”、“安徽省文明单位”;又相继被国家文明委授予“全国精神文明建设先进单位”、被国家绿化委授予“全国绿化模范单位”、被全国中小学计算机研究中心授予“全国中小学信息技术德育教育实验学校”。 2007年以来,立足于新课程改革的试验,再次承担起国家级“十一五”教育科研重点课题《诱思探究现代教学论——诱思探究深化探索》的研究和推广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