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更新 - 网站手机版
您的当前位置:高中家园网 > 大学资讯 > 正文

自杀成潜伏于大学生间的无形杀手 生命该如何教育(3)

来源:高中家园网

“对很多人来说,很多时刻是生不如死的。所以我们的生命教育不只是让他们活着,而是让他们找到生活的意义,让他们能够理解痛苦。”为此,张麒在2015年开设了这门生命教育课,后面向全校开放,成了学生眼中的“另类课堂”。

蒙眼走路、绳子套人比赛、钉子游戏等不断刷新着课堂,也刷新王雅忱对生命教育的认知,“这门课也许没有让我背下几个定义、熟记几个学派,但在课堂上的各种互动中会思考很多,让我成长,这就是生命教育的意义吧”。

生命该如何教育?

2010年,教育部公布实施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提出了要“重视安全教育、生命教育、国防教育、可持续发展教育”。

如今,生命教育已在高校中普及。但在张麒看来,高校生命教育多数还是站在校方立场,以学生不出“问题”为导向,没有真正关心学生的成长需求和感受,“生命教育让你成为一个更好的人,不是工具,所以生命教育不应该是干巴巴的教条或流于空洞的形式,而是要回归于生命本身,以‘人’为本”。

这一点在耶鲁大学公开课“死亡”中体现得更为明显。该课主讲人谢利·卡根教授在第一课便讲到,“我们不会谈论死亡的过程,或人们慢慢接受自己终有一死这一事实。类似地,我们也不会谈论悲伤或丧亲之痛的过程。我们不会讨论美国的殡葬业,或我们对待死亡的恼人态度,或我们如何倾向于避免面对死亡。”而是在课堂上向学生抛出连串的哲学问题——人是什么?人是怎样的一种实体?尤其是,我们有灵魂吗?自杀是非理性非道德的吗?等等。课程从哲学的视角来思考死亡,挑战看似有道理实则未经论证的逻辑,挑战思考上的舒适区。

一位网友在这门公开课下留言:学习哲学的目标不是要找到一个普适的绝对真理与答案,而是在探寻真理的过程中找到独属于你自己的生命信念。

中国科学院大学心理健康教育中心主任肖斌认为,学校能做的不仅是开设一门课,同时也应完善教学教育系统,调整工作思路,协同从“不要学生出问题”向“丰盈学生的生命”转变,拓展生命的宽度,如学生的兴趣、爱好,并延伸生命的深度,引导他们树立自己的信念、理想,“这不是一个老师能完成的事,而是学校要从文化理念、教学教育等方方面面去改变”。

的确,生命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课堂教学只是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良好的师生关系、校园氛围、社会支持、家庭配合等同样不可或缺。

高中生家园网 www.17qsd.com 联系QQ:80592977 邮箱:80592977@qq.com

Copyright © 2002-2011 DEDECMS. 高中家园网 版权所有 Power by DedeCms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