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更新 - 网站手机版
您的当前位置:高中家园网 > 大学资讯 > 正文

孩子不该是父母生活的全部

来源:高中家园网
南都日前有报道称,47岁的环卫工人资女士和丈夫2000年到广州,从事环卫工作至今,女儿在澳大利亚求学是他们最大的欣慰。资女士夫妻二人都是环卫工人,两人每月的工资加起来有6000多元。为了省钱,资女士已经十多年没有买过新的衣服了。

众议苑胡一刀(时评人)

南都日前有报道称,47岁的环卫工人资女士和丈夫2000年到广州,从事环卫工作至今,女儿在澳大利亚求学是他们最大的欣慰。资女士夫妻二人都是环卫工人,两人每月的工资加起来有6000多元。为了省钱,资女士已经十多年没有买过新的衣服了。即便如此,一年能攒下来的钱也只是高额留学花销的零头。

夫妻俩月工资只有6000元,却供出了一个澳洲留学生。这年头,换成是殷实人家,供出那么一两个留学生一点也不稀奇。但对一对环卫工人而言,这就实属难得可贵。因此,读到这则新闻,大家想到的第一落点自然是父母对子女毫无保留的付出,父母的爱实在太伟大。至于第二落点,则可能是女儿的“人穷志不穷”,她身上并没有穷人思维,不会因为缺钱而延误投资自己的时机。当然,面对父母的爱,她也十分珍视和体贴,在海外积极勤工俭学。而抛开这些,我想还有个值得探讨的点是,父母该不该把孩子当成自己生活的全部?

相信早几天,不少人都被一个新闻击中了心坎———为6个子女备好辣椒酱,中秋节却没人回家,老人哭了。新闻中的两位老人,可谓把孩子当成了自己生活全部的典型。当有媒体记者问及孩子为什么不回家的原因时,两位老人只是说路不好走,家里穷,并不愿意说子女的不好。考虑到两位老人生活的经历和背景,他们有着这样的思维并不奇怪,但从现代的家庭关系来看,把孩子当成自己的全部并不是一个高明的主意。

论及父母与孩子的关系,我觉得有两个极端。头一个极端是,父母把孩子当成自己的附庸,或者父母没有实现的梦想,都要孩子替自己去完成;或者孩子成了父母向外夸耀的最佳工具,什么最能赢得外界的赞誉,就让孩子去学什么,功利目的十分明显。至于第二个极端,自然是只要孩子提出来的要求,不管合理的不合理的,力所能及还是力有不逮的,父母都尽量去满足。孩子成了父母生活的唯一中心,孩子的要求或者需求成了一根无形的指挥棒,指挥棒悬在哪里,父母就要跟进到哪里。

不难发现,这两个极端都意味着独立的牺牲,前一个牺牲的是孩子的独立,后一个则是父母的独立。有句话说得好,我们每一个人都是原创,既不是父母的续集,也不是孩子的前传。这句话其实适合每一个人,无论你的身份是孩子还是父母。或许有人会说,十多年没有买衣服没啥,或许他们就是不喜换华服。我承认,这种可能性存在,但这一细节只是一个表象,它反映出来的实质是,父母极大地压抑了自己的正常需求,过上了一种近乎苦行僧式的生活。

高中生家园网 www.17qsd.com 联系QQ:80592977 邮箱:80592977@qq.com

Copyright © 2002-2011 DEDECMS. 高中家园网 版权所有 Power by DedeCms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