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让万圣节“娱弄”了孩子的认知
10月31日,又到了西方最搞怪的“万圣节”。家住上海浦东的孙女士告诉记者,自己女儿在浦东一所民办幼儿园上学,老师上周通知家长,幼儿园要搞万圣节活动,小朋友们可以“自愿”穿着或佩戴万圣节服装、面具。“女儿哭着喊着要买服装、道具,说其他小朋友都准备好了。”无奈之下孙女士带着孩子去超市采购。一套装备花费近200元。
万圣节,是西方传统的 “鬼节”。据说,在万圣节前一天夜里,是一年中最“闹鬼”的一夜,活着的人自然是惧怕鬼魂夺生的,于是人们在这一天会熄掉炉火、烛光,把自己打扮成“妖魔鬼怪”,试图将鬼魂吓走。随着时间的流逝,西方人已失去了当年“驱鬼”的意味,完全把这个节日当成了一场盛大的狂欢:每每到了这一天,许多玩家都会以极大的热情,“装神弄鬼游大街,把自己妆扮成丑陋的鬼怪,既能吓到别人,还能娱乐自己。”
或许正是因为其娱乐精神,不知何时起,国内也开始流行过万圣节。早在半个多月前,朋友圈就开始被各种“如何度过万圣节”的攻略刷屏:户外游、制作南瓜灯、化出鬼怪妆容等不一而足,电商平台上鬼面具、巫师帽等物品应有尽有……让不少年轻人蠢蠢欲动起来,连一些幼儿园也要跟着嗨一把,各种万圣节作业让人苦不堪言。日前,大连一家长为给3岁女儿完成万圣节作业——制作南瓜灯,不小心竟刺破指动脉而被送往医院。
如此万圣节,与其说是“闹鬼”,不如说是“闹人”。作为一个舶来的小众节日,其娱乐精神固然值得肯定,但由于许多人并不一定知道这个节日的本义,突然看见一副张着血盆大口的皮囊,很容易受到惊吓。成年人可以整蛊,可以恶作剧,找点开心倒无可厚非,但其走进低龄的孩子,则有些不合时宜了。正如专家指出,万圣节涉及一些扮鬼怪捉弄的活动内容,对于年龄较小的孩子来说,对其文化了解不深,就很容易“娱弄”孩子的认知。
其可怕之处在于,孩子的心智尚不成熟,恐怖的装扮和鬼怪的狂欢,或许能够短暂满足孩子的好奇心,但“妖魔鬼怪”带给其心理的阴影,势必影响他们的健康成长。特别是一些中小学甚至幼儿园也盲目跟风,我们的教育方式是否存在偏颇,更是值得深思。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