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惕 这些动作可能会伤了宝宝耳(2)
研究表明,先天性失聪或在出生早期患获得性听力损失的儿童,如能在6月龄前识别听力损失并给予适当干预措施,患儿5岁时的语言能力可与听力正常的同龄儿童达到相同水平。
四大措施有助避免及早干预听力损失
据世卫组织估计,约60%的15岁以下儿童可以避免听力损失。
超过30%的儿童听力损失是由于麻疹、流行性腮腺炎、风疹和脑膜炎等疾病引起,通过预防免疫和良好的卫生习惯可以避免。
此外,约17%的听力损失是由早产、低出生体重、新生儿窒息和新生儿黄疸等产时并发症引起,改善孕产妇和儿童保健服务有助于避免此类疾病发生。另有4%的听力损失是由于孕妇和新生儿应用耳毒性药物引起,避免对于孕妇和新生儿使用耳毒性药可防止此类听力损伤的发生。
吴佩娜就此作出四大措施指引:
预防免疫:先天性风疹、脑膜炎、流行性腮腺炎和麻疹等多种导致听力损失的疾病均可通过免疫接种预防。
强化妇幼保健措施:预防早产、低出生体重、新生儿窒息、新生儿黄疸和先天性巨细胞病毒感染。
新生儿和婴幼儿听力筛查:及时发现和诊断先天性或早发性听力损失的患儿,为早期干预提供依据。
早期干预措施:最好在6月龄前开始,包括助听器、人工耳蜗植入术等听力重建措施,以及言语康复训练等。
特别提醒 警惕这些动作伤了宝宝耳
生活中一些坏习惯、不良动作,就可能一不小心损害了宝宝的耳朵和听力。
动作1:掏耳屎。
经常用棉签、挖耳勺等工具去帮宝宝掏耳屎,不仅易损伤未发育成熟的宝宝外耳道,如果棉签上有霉菌,还可能导致霉菌性外耳道炎。吴佩娜指出,耳朵其实能自洁,无需特别清理,耳屎会随着宝宝的咀嚼或运动掉出耳道外,到时用毛巾擦干净即可。
动作2:用力擤鼻或吸鼻。
过于用力擤鼻涕,特别是两个鼻孔一起擤,可能会使鼻腔内的病菌在压力的作用下经耳咽管直接侵入鼓室,伤害耳朵,严重者可发生耳痛、中耳积脓,甚至导致鼓膜穿孔以及耳流脓、听力下降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