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现“零择校” 尚需力促教育资源均衡
广州2017年将彻底取消义务教育阶段的择校,不允许通过任何手段,包括批条子、交钱、捐资助学等手段达到义务教育阶段择校的目的,义务教育就是就近免试入学,这是一定要做到的。广州市分管教育的副市长王东日前在新闻发布会上做出上述表示。
义务教育阶段择校“怪胎”存在多年,“天价择校费”现象更生民怨。取消择校的呼声经年不息,但择校“尾巴”始终割不掉。此次广州明确取消择校的具体时间节点并承诺一定要做到,届时能否说到做到,在终结择校的同时如何实现教育公平,这些都依然是考题。
按教育部相关方案要求,包括广州在内的今年要达到小学100%就近入学,但今年广州公办小学招生择校比例仍有10%。可见,近年来三番五次表示要取消择校现象而最终落实依然拖泥带水。择校问题久拖未决,无非一个“钱”字作怪。有说是收取择校费弥补教育投入不足,而事实上却存在择校费去向不明等诸多问题,引发持续质疑。更严重的是,允许择校事实上就是优质学位可以“拼钱”,其损害教育公平之祸不言而喻。
毫无疑问,取消择校政策之后,能否彻底堵死一些“神通广大”的人通过批条子、交钱、捐资助学等手段获得择校势必受到关注。要杜绝暗箱操作,最好的办法无 疑是“阳光招生”。只有通过毫不保留公开学位和学生信息接受社会监督,并建立严厉的问责制度,对违规现象绝不手软,才可望堵住可能存在的择校“暗道”。
值得注意的另一个问题是,虽然教育部门称广州的教育质量已具备推动就近入学的相应条件,但现实的条件与社会的期盼显然尚未完全匹配。择校现象的产生且难以消除本身就是教育资源不均衡所致,取消择校也并不意味着教育公平一蹴而就。取消择校之后,更应不遗余力推进教育资源均衡,尽最大努力缩小校际间的差距,这才是真正意义的教育公平。如何推进,考验决策者的决心。
客观讲,广州在推进教育资源均衡方面已下了功夫。但是,投入是否存在厚此薄彼,偏向“重点学校”,导致“名校越强、弱校越弱”两极分化?薄弱学校硬件建设方面有无更大手笔投入?“特色学校”能否不偏重于传统名校而让更多普通学校“爬上头”?实施以师资流动促优质师资均衡之计一年多已有1000多名教师流动,但对于全市中小学来说还是杯水车薪,能否以更大的力度扩面?如何全面加强教师培训而不是“削峰填谷”?怎样实现所有老师薪酬均衡以激发每个教师的积极性?这些问题都需正视。实现资源均衡一步到位或许不现实,但不等于可以视不均衡为正常而懈怠下去。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