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州华人学者历时数年 解密民国华侨留学档案(3)
C
留学政策几次变动
学校以中小学为主
这当中,留澳政策亦有变动。1920年达成的赴澳中国留学生章程,规定留学生抵澳后可豁免听写测试(免试纸),并主要由中国驻澳总领事馆主导学生护照和入澳签证的申请和办理。“就是说,如果中国总领事馆批准了申请,澳洲政府便核发签证,主动权在中方。”粟明鲜说。
但随着中国留学生陆续抵澳,在他们留学澳洲的过程中,也暴露出一些问题,包括学生来澳年龄及学籍的管理,英语学识能力等,之前章程也没有规定中国留学生来澳就读学校的性质,故大部分中国学生来澳所入读皆为公立学校,这与当时澳大利亚当局推行的“白澳政策”相悖。至1926年正式实施的修订版中国留学生章程,不仅对来澳学生年龄设限,最低为10岁最高为24岁,年龄在14岁以上的申请者则须具备基本的英文学识能力,来澳留学生只能入读政府认可的私立学校。此外最重要一点,澳洲政府收回了中国学生来澳留学的审核权,转由内务部负责,中国驻澳大利亚总领事馆失去了原先的护照和签证申请审核的主动权。
粟明鲜介绍,根据已经检索到的澳大利亚档案资料,这些小留学生来澳洲入学的年龄,大多在10至17岁之间,年龄小的有7至8岁甚至更小;他们在澳留学以就读中小学为主,亦有部分在澳就读商校(商学院)或技校(工学院),而由中小学攻读至大学的亦有,不过数量甚少。在留学时长上,短的则仅有数月一年,多则长达十年之久,甚至还有因太平洋战争的爆发,而滞留在澳时间更长者。
“不过总的来说,这些小留学生无论是否完成在澳学业,后来大都又重返故乡,只有很少部分人得以不同方式留居下来。”粟明鲜推断这当中应有相当一部分人最终的落脚地应是在香港,“那个时候从事贸易生意的有一定规模的话,普遍在香港设有分行,这些留学子弟由于拥有双语优势,对中西民情皆有了解,正是好帮手。即使家族并不经商,也有大量公司需要招募这样的人才。”粟明鲜说,自己也正在与香港的学界朋友联系,希望在港搜寻档案,以此进一步丰富这些赴澳留学生的人生轨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