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局长校长进课堂,比开十次会都管用”
“请问你们学校在提高教学质量方面有什么举措?”
“您稍等,我把分管教学的副校长请过来给您介绍。”
在基层调研时,西藏日喀则市委副书记戴晶斌尴尬地发现,部分教育局长、校长热衷于管钱、管人、管项目,但对教学的事却漠不关心、懵懵懂懂。
“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不光是一线教师的事,也是政府官员、校长的责任。”作为近20年来日喀则市首位分管教育的副书记,与副市长共同抓教育,戴晶斌认为,“局长、校长应该带头做教育专业的事。”
暑假期间,记者在日喀则地区采访,深感这里有一种浓厚的听课、评课风气。从市委副书记到县教育局长,从校长到一线教师,都把教学质量作为发自内心的追求。特别是在上海援藏干部的倡导带动下,他们从改进课堂教学入手,盘活教育资源,激发教师积极性,带来教学质量的飞跃。
戴晶斌当过多年中学教师,拥有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学博士学位。2013年6月作为援藏干部到日喀则工作后,他利用两个多月时间跑遍日喀则全部18个县,每到一县必去学校走访,不时进课堂听课。听课之后,他与老师、校长一起评课,发现薄弱学科和教学薄弱环节,寻找提高教学质量的方法途径。
一次,戴晶斌去某中学听课,遇到一位物理老师上课,先让学生读一遍教材,半节课已过去;接着让学生再读一遍教材,又半节课过去了,整堂课老师压根儿没讲几句话。
“如果不进课堂,校长、局长们可能不知道,教学过程是如此粗放,根本谈不上教学艺术,甚至连基本的知识点都会讲错。不调研,我也不知道。”戴晶斌说。他通过这种方式了解基层现状,并带动校长、局长乃至书记、县长沉下心来听课,“这比把他们叫到市里开十次会都管用。书记、县长,局长、校长,掌握了学校的现状,更能做出符合教育发展规律的决策”。
在戴晶斌的带动下,日喀则市各级干部和教育工作者养成了听课的习惯。上海援藏干部、拉孜县委书记张劲松越来越深刻地体会到,听课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工作方法。他说:“这首先表明了一种姿态,倡导各部门关心重视教育。另外这能掌握老师和学生最基础的情况,在做出教育相关决策时我心里有底,更有话语权。”
在2013年6月,来自上海市新场中学的夏时勇到日喀则市亚东县亚东中学担任校长。之前这里校长已空缺半年,由于班子团结不足等原因,教学质量从2005年起呈下滑趋势。夏时勇上任后,把原本远离教学楼的教师办公室搬到教学楼里,设立年级部并进行部长公开竞聘,对教师强化激励机制,扭转了教学颓势。特别是他把听课日常化,赢得了老师的敬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