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生进名校与城市生差距大:不知PPT是啥(2)
“寒门式努力”何时见彩虹
云南民族中学的农村生源占到80%以上。高三班主任何老师告诉记者,这些农村学生大多在小学和初中的学习基础不好,高中要培养起来相对困难一些。不过,他们特别刻苦,比如学校规定晚上11点必须熄灯睡觉,但有的学生就开一个用电池的小台灯,深夜还趴在床上偷偷复习。“想要考上重点大学,他们要比城市学生付出更多的努力。”
毕业于曲靖市会泽县第一中学的鲍志华,母亲在家务农,经济来源主要是靠爸爸到处打零工。他没有条件上补习班,或者买很多教辅材料,唯一能做的就是埋头苦学。 2013年高考,鲍志华考出了705分(含20分加分)的好成绩,最终被中国人民大学录取。
和鲍志华一样,刘莉是一个地地道道的寒门学子,父母都是老实巴交的农民,上大学前到过最远的地方是离家50公里的地级市,上大学前未看过电影,很少有时间看电视。通过自身的努力,她进入一所985大学,最终在研究生阶段考入北京大学。
回想一路求学的经历,刘莉发现:自己小学和初中同学都来自农村,寒门比例在98%以上;高中同学中,寒门比例占了50%左右;家庭条件的差距在本科期间尤为明显,“优越者每月有上万元的生活费,贫困者只能靠几十元的助学金勉强维持”,在她就读的大学校园里,真正出身寒门的学生只占到5%左右。
“大一时需要进行PPT展示,对于从小学就开始制作PPT的同学来说一点儿不费劲,可我连PPT是什么都不知道。” 鲍志华说,“感觉很多东西都要从零学起。”
与同学的交往中,鲍志华感到差距最大的是自己的阅历——没去过几个城市、没旅游过、没有唱过KTV、没有去过健身房,也不知道红酒还能分很多种类……“当别人聊天的时候,我只能听,无法参与其中”。
最无奈的是,他根本没有时间参加社团活动——除了学习时间,课余时间几乎全花在勤工助学岗位上,“不要说赶超别人,就连弥补都很难”。
选育衔接方能让鸿沟变浅
“他们不能无忧无虑地做自己喜欢的事情,需要花大量的时间兼职、考虑现实性的东西。”在清华大学社科学院大二学生张嫚看来,不同家庭环境的学生在大学里的表现是有差别的。
多位通过高考扶贫政策进入名校的农村学子对记者表示,虽然跨进名校这道窄窄的门,但是因为农村基础教育欠账太多,他们普遍感觉底子薄,综合素质比城里同学差一截。与此同时,来自贫困地区的他们习惯埋头读书,多数人性格比较内向,在社团以及社会活动中往往是旁观者,有时喜欢封闭自己的内心,感觉很苦闷。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