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洛谈:对教育的信心有赖众人托举
这是一则读来让人感慨的新闻——
偃师市首阳山镇南蔡庄村是个拥有1760户6120人的村子,人均耕地面积仅0.2亩,大部分村民靠务工为生,却成立了“教育奖励金”,用于奖励村里品学兼优的学生和教学成绩突出的教师,村民两个月自主捐款43万余元。
毋庸讳言,在我国城乡教育资源不平衡加剧的大背景下,农村孩子往往在起跑线上已处于劣势,他们唯有花更少的时间去玩乐、花更多的时间去读书,才能在城乡同等化的教育筛选轨道和分流体制中,不至于过早被淘汰。
换言之,对他们而言,“知识改变命运”正变得越发艰难。这样的现实,让“读书无用论”在一些农村重获市场。而农村教师收入低、地位低的尴尬现实,也使得一些人不断强化“读书无用”的逻辑。
这是对教育的信心流失。治理这种流失,需要政府加快推动教育公共服务均等化,尽快弥合横亘于城乡之间的教育鸿沟。但平心而论,这是体量宏大的改革,不可能朝发夕至。因此,在这样的变革中,同样需要众人托举起对教育的信心。
以南蔡庄村的“教育奖励金”为例,乡村教师收获的不仅是奖金,还有久违的职业荣誉感、职业认同感;优秀学子收获的也不仅是奖金,还有对“知识改变命运”这一信念的笃定;捐款村民也在“表表心意”的过程中感受到助学兴教的意义。
更重要的是,在这些榜样的带动下,会有更多教师、学生、村民被触动、被感染、被激励,当不断激荡的正能量场形成,当尊师重教、助学兴教蔚然成风,“读书无用论”的沉渣怎会泛起,对教育的信心流失又怎会继续?就此而言,南蔡庄村村民的善行,比金钱更宝贵、更有意义。
希望,以后能有更多人加入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