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更新 - 网站手机版
您的当前位置:高中家园网 > 大学资讯 > 正文

怀化沅陵县第二中学毕业证样本(2)

来源:高中家园网

具有悠久历史的二中为祖国培养了一批又一批的有用人才。在新千年里为使二中有更大的发展,学校在狠抓普高教学质量提高的同时,注重对音体美专业特长生的陪养,开通多种成材渠道,努力把二中办成一所具有特色的学校,为国家的昌盛和地方的发展培育更多的人才。

沅陵二中办学理念2009年06月15日 11:01:12 来源:湖南省沅陵县第二中学【字体:大中小】

所谓办学理念,是指人们对自己学校的定性、定位及职能的认识,即要把这所学校办成什么样的学校,怎样办成这样的学校。办学理念对办学起着定向的作用,对学校的发展至关重要。一、办学宗旨办学宗旨体现学校的性质和办学方向,是办学理念的核心内容。沅陵二中的办学宗旨是为学生的终身幸福奠基。办学宗旨的提出,是基于以下几个观念:一是教育观。不求人人升学,但求个个成才;学生个个都是人才,个个都能成才。二是教学观。教学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统一。教学是一种对话,一种沟通,是合作与共建,是以学论教,以教促学,学教结合,教学互动。教师不仅传授知识,更是与学生一起分享对课程的理解。这就要求教师转变观念,改变角色,变知识的传授者为学生学习的知心朋友、帮助者、合作者。三是学习观。在合作、交往基础上主动构建知识,主动发展自我的学习观。提倡“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学习方式。有效的教学能唤醒沉睡的潜能,激活封存的记忆,开启幽闭的心智,放飞囚禁的情愫为终身学习奠基。正所谓“善学者,师逸而功倍,又从而庸之。”四是课程观。不仅教室里是课,课外、家庭、社会也是课,有字有声有画有型的是课,无字无声无画无型的也是课。课堂是老师、学生、教材、环境四个因素的整合,这就注定了它是独特的而且永远变化的。课程不仅是文本课程,更是体验课程;课程不再只是知识的载体,而是教师和学生共同探索新知识的过程。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经验背景,有着自己独特的感受来到课堂进行交流,这本身就是课程建设,学生从同学身上、教师身上学到的东西远比教科书中学到的多,终身受益。二、办学思想办学思想就是如何把先进的教育思想变成教育行动。我们的办学思想是立德为先,科研兴校。学校是育人的,教师是育人的,要立德为先,育人先德。我们的工作首先是要使广大的青少年先成人,再成才。学校的教育工作就是要把青少年培养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德育工作的质量直接影响学校各项工作的全面开展,学校始终将德育工作摆在学校重要位置,明确教育目的,理清思路,以德育人,以德修身,加强管理,健全网络,建立德育工作的科学管理体系。教学工作是学校工作的中心工作,要提高办学质量,必须走科研兴校之路。所谓科研兴校,就是指适应素质教育的需要,开展全校性的教育教学研究,用教育科学的研究成果,促进学校教学质量和办学效益的提高,多出人才,出好人才,培养高素质、跨世纪的人才和建设者。要以教学促科研,以科研促教学,强化科研意识,建立健全科研组织,制定科研课题,营造科研环境,使科研科学化、规范化。避免“教而不研则浅,研而不教而空”。基本思路是:功在科研,教在课堂,意在创新。只有通过试验与研究,才能真正总结出适合我校实际的新路子,才能全面提高学生素质,更好地发挥学校的示范作用。三、办学目标办学目标规定的是学校发展方向和办学水平,既有质的规定,又有量的要求。我们的办学目标是跨越发展,争创一流,把学校建设成为服务意识强,教育质量高的现代化特色学校。学校发展要抓住机遇,机不可失,时不再来。坚持科学发展观,发展不是外延式发展,而是走内涵式发展之路,高起点,高标准,要顺应时代发展要求。要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不能把考试成绩和升学率作为衡量教育质量的唯一标准,而忽视对学生做人及其它能力的评价。我们关注的不仅仅是学生的学科成绩,而是包括有关人生的所有方面,如正确的人生态度,良好的心理素质,健康的身体,敏锐的思维,较强的社会活动能力等等。全面提高学生素质,提高整体人才质量,才是基础教育的根本目的。正如蔡元培所说,教育家以人类的终级关怀为其追求。教育就是服务,学校必须增强服务意识,提高服务水平,要主动服务于学习,服务于学生,服务于社会,向社会提供高质量、高信誉的服务。四、培养目标育人目标是办学宗旨的具体化。我们的目标是厚德博学,知行合一,德是统帅,是灵魂,是素质教育的首要任务。具体讲,厚德就是要教育学生健全人格,夯实“精神的底子”,做“文明人”、“高尚的人”、“有益于人民的人”。博学重在培养学生主动的创造精神,掌握学习方法,提高自学能力,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性学习,使之人人有特点,个个有进步,追求老师可以少教,学生可以多学的境界,并且达到知行合一,即理论和实践相统一,表里如一,言行一致,学以致用。防止理论和实践相脱节。培养的人才应该是“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五、校训校训是明德、博学、崇实、笃志。校训是学校历史和文化的积淀,是学校精神和灵魂的象征,是学校办学理念的集中体现,是师生员工共同遵守的行为规范。校训对激励师生员工弘扬优良传统,开拓创新,奋发向上,增强荣誉感,责任感和使命感,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校训是一种无形力量,对于培养和造就合格人才具有不可估量的重要作用。“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学校采取有效的方法手段,促进学生德育内化,要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导之以行。持之以恒,使学生养成符合要求的道德行为习惯。多学知识,学好知识,注重知识积累,获得渊博知识。正如庄子所说: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风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翼也无力。能做到尊重事实,注重实践,联系实际而不脱离社会现实生活。我们要有远大志向,为自己的人生确定一个奋斗目标。胸怀天下,放眼世界,想他人所不敢想,做他人所不能做的大事业。诸葛亮曾说过:夫学顺志也,才顺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北宋著名思想家、教育家张载也说:人若兴趣不远,心不在焉,虽学无成。一个人只有有了崇高远大的志向,才能有顽强的意志,坚韧的精神,超乎寻常的毅力和执著奋斗的创造愿望,学习才能更加主动、持久。六、校风校风是自主学习,自我管理,团结创新,和谐发展。自主学习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对自己正在进行的学习活动进行主动、积极、自觉的计划、监控、评价、调整的过程。前提是学生对自己的学习有信心。素质教育本身是一种发展人、完善人的教育,要重视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作用,提倡学生自我管理,引导学生通过自我计划、自我组织和自我监督等环节内部与外部环境,从而更好地实现自我目标的过程,而使学生从自省自知走向自导自控,是引导学生自我管理的关键所在。团结协作是一切事业成功的基础,个人和集体只有依靠团结的力量,才能把个人的愿望和团队的目标结合起来,超越个体局限,发挥集体的协作作用,产生1+1>2的效果。创新能力绝不仅仅是一种智力特征,更是一种人格特征,是一种精神状态,是一种综合素质。创新教育的特点呈现出教育主体的个性化、师生关系民主化、课程质量综合化、教学手段及方法现代化、教学评价科学化等特点。做到现代与传统的和谐,科学与人文的和谐。根据教育教学的客观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工作思路、方针、计划和措施,与时俱进地贯彻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七、学风学风是一所学校治学、读书、做人的风气,是一所学校的灵魂和气质。我们的学风是乐学习,勤积累,善思考,重实践。乐学习就是要做到目标明确,动力巨大,兴趣浓厚;勤积累就是做到意志坚强,毅力持久,积累连续;善思考就是要做到方法正确,习惯良好,效果显著;重实践就是要求学生在学习中实践,在实践中学习,在社会大熔炉中经受风雨,见识世面,增强才干。众所周知,不会学习的人将来是真正的文盲。学习不是压抑个性,窒息灵感的樊笼,而是启迪心智,孕育创造的乐事。要坚持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基础上,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做到乐学习,勤积累,善思考,重实践。八、师风师风是一所学校及教师应该具备的道德修养和由此而表现出来的精神风貌、思想作风和工作作风。我们的师风是为人师表,融入学生,善于创新,提高效率。要把教师当作一种职业,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勤勤恳恳,任劳任怨,耐得寂寞,受得了清贫,“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把教师当作一种事业,乐于奉献,甘当人梯,教书育人,事业有成,“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把教师当作一种艺术,醉人而不知,育人而不觉。晓古通今,博采众长,课堂教学天衣无缝,使学生有天上一日人间十年的感觉,不再有学习之苦,不再有背书之累,“众里寻她千百度,募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因为教育本身就是人类不断超越自我的伟大行为,要求全体教师“爱百分之百的学生,百分之百地爱学生,让百分之百的学生所爱”。九、师魂师魂是对教师的知识、品德、行为素养的要求和规范,是为师之道的基本观点和精神。我们的师魂是团结、拼博、务实、奉献。每个人的工作都有相对的独立性,又与全局相关联,如果没有团结协作精神,势必会影响团队的战斗力和整体形象,“一招不慎,满盘皆输”。鼓励教师之间多配合,多交流,多协调,互相帮助,共同进步。教师在现实工作中,要敢于拼搏,敢于面对困难,克服困难,战胜困难,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教学中不断总结规律,在新课程改革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社会主义的教育事业,既是伟大崇高的事业,又是平凡琐辟的事业;既是为祖国和人民谋幸福的事业,又是需要付出艰苦劳动的事业。这里没有财富和权利,没有悠闲自在的舒适和安逸。作为一名教师,就必须是有对社会主义教育事业的热爱和忠诚,继续当“园丁”、“蜡烛”、“绿荫”、“铺路石”,将自己的知识和才华、青春和生命奉献给人民的教育事业。

高中生家园网 www.17qsd.com 联系QQ:80592977 邮箱:80592977@qq.com

Copyright © 2002-2011 DEDECMS. 高中家园网 版权所有 Power by DedeCms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