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六年被亮红牌最多专业:法学生物工程居首(2)
冷门专业难找对口工作
北京理工大学教育研究院教授杨东平解释道:“不好就业的专业分两类,一类是毕业生数量严重过剩,大规模扩招、扩建导致其成为‘红牌’专业;第二类要看其学科的属性,比如哲学、历史学,这些专业本身比较小众。”
在记者进行的走访中也发现,多数受访者认为“就业难”的专业是哲学专业。然而记者发现,哲学专业并不在“红牌”专业榜上,仅在教育部统计的浙江省就业率较低专业中出现过一次。
据麦可思研究院公关经理周悦介绍:“冷门专业多指毕业生规模非常小、涉及的院校数量也非常少的专业,这类专业我们通常不会纳入三类专业计算。但公众也应予以关注。”
湖北某以理工科见长的院校2012级哲学专业的李梦琪,对未来的发展一直很迷茫,她实在想不出什么就业方向是和她的专业对口的。大连工业大学2009级数字媒体专业的谭雪同学也说:“我的同学中没有一个找到对口工作的,干什么的都有,卖家具、进银行、做淘宝、卖衣服,反正目前没有成功进入设计行业的。”
智联招聘《2015年应届毕业生就业力调研报告》显示,从已签约的学生处调研得出,近四成大学毕业生就业并不对口。相比之下,工学专业、医学及管理学,因其知识实用性较高及行业排他性较强,就业对口率均在60%以上。
以被称为“万金油专业”的公共事业管理专业为例,中国青年报记者发现,在麦可思研究院2015年发布的数据中,该专业在“2014届工作与专业相关度较低的主要本科专业(前10位)”中排名第8,就业和专业相关率仅为45%。爱拼网《各专业就业前景报告》显示,公共事业管理专业毕业生就业行业分布情况“很广”,“教育/培训/科研”、“金融/投资”、“房地产/建筑”、“影视/传媒/出版”均在列,具体职位包括销售代表、销售行政专员/助理、客户服务专员/助理等。
大学设非优势专业现象常见
华南理工大学2012级新闻学专业学生孟凡,最近正在北京的一家公司实习。她说:“我的学校在广州虽然还可以,牌子蛮亮,但是在外地面试,人家基本不知道华工还有新闻专业。”今年本科毕业于中国传媒大学南广学院汉语言文学专业的俞莎同学发现,相较于同专业、就读于以文学类专业闻名的高校的学生,俞莎“专业课纵深不够是最大劣势”。
曾在北京工业大学读翻译系的郭雨萌,在以理工专业为优势专业的大学读哲学系的李梦琪,他们读的都是学校的非重点专业。
以传媒方向为例,中国青年报记者用“传媒、新闻、广告及传播”为关键词,对北京市66所本科高校(包括7所民办学校)是否设有相关学院及专业的情况进行了统计。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