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教师的挣扎:放水有悖原则 严格反遭谩骂
编者按
7月13日,本版以《一封来信再揭大学教育弊病》为题,报道了北京一名大二学生致信本报编辑部,反映大学课堂教学质量不高,陈旧的培养模式和“水课”消磨了大学生的青春时光。
今天,我们的这组报道则从施教者的角度,再次审视高等教育质量问题。在学生们抱怨大学课堂太“水”的时候,老师们也在被“水”困扰和折磨:学生的学习热情、学习效果以及最终的培养质量都在下降,看似还不错的考试分数背后是老师降低了标准和要求,放了水。
我国高等教育质量下滑问题早已被提出并得到各方关注,推动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口号也喊了很久,也制定出台了不少政策措施,但从目前情况看,这一问题尚未得到根本改善。
上海某大学,一名学生从一个反对作弊的标语前骑车经过。CFP供图(资料图片)
到底从何处入手才能真正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如何扭转大学的学风和教风?为什么高等教育的“宽进严出”迟迟不能实现?欢迎各方人士就以上问题各抒己见。
“一个老师放水问题不大,可是我们都这样放水,那就成了冲垮我们教育的洪水了,蔓延出去就是冲毁这个社会的海啸”
“这个时代对实用性的追求太强了,也会影响到大学生群体,很多事情没有用,大家就不愿意去做”
“这是一片雾霾,越来越大,已经直接影响到高校教学的风气,而学生,正是这片雾霾的直接受害者”
77份试卷,只有不到三分之一的学生卷面成绩达到了55分的及格线,相当一部分学生只拿到了二三十分,还有不少十几分几分的同学。当湖南科技大学化学化工学院副教授彭美勋严格按照评分标准批改完《材料物理性能》这门课的试卷时,他感到极度心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