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快评:教师的教育主张应当“接地气”
对于“什么是理想的教育”、“学校和教师应该如何教育孩子”等问题,即便是刚走上讲台的年轻教师也都很有话说。但问题是,因为缺乏全方位、系统性地思考,一些年轻教师认为自己很成熟的教育观点常常脱离了客观实际。这就像在微信朋友圈里疯狂转发的一些蕴含哲理和具备励志功能的段子一样,更多是呈现一种理想状态,说起来很有道理,但就是经不起推敲和现实的考验。
其实也不难理解,年轻教师的教育观点之所以不太成熟,是因为受到年龄、阅历和见识等诸多因素的限制。他们有的听到某一位名家说的某一句话,看到某一本书上的某一个观点,恰好与自己的一些想法产生共鸣,于是就信手捏来并堪称是自己的教育主张;有的是思考某一段经历或者某一事件,从而对教育迸发出一些观点和看法;还有的是在教育教学实践中有一些感悟和启发,便把它们“提炼”为个人的教育主张。
学校教育鼓励创新、探索和超越,提倡“百家争鸣、百花齐放”,教师能够从工作实践中提出自己的教育主张,这是一件好事。诚如台湾学者黄武雄教授所说:“教育者应该帮助孩子们经营未来的世界,而不是在复制我们的过去”。教师在工作中应当勇于创新,大胆实践,敢于提出自己的教育主张。但必须指出的是,教师如果认定了某一观点便不顾客观实际,盲目自信,沉陷于自己的教育主张中不能自拔,甚至于看不惯周围教师的一些教育行为,则是一件得不偿失的事情。
凡事应当讲究实际,教师的教育主张若是离开了实际就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曾经在一次教育研讨会上,一位教育同行向我津津乐道他的“某某教学法”,并自诩为他的首创,但当笔者问及该“教学法”提出的背景、有哪些实践经验、已经取得哪些成果等问题时,他却支支吾吾说不出个所以然。形成教育主张不能靠教师自己在那儿闭门造车,没有立足实际,脱离了教育实践,就不可能有什么教育主张。
话说回来,遇到提出的教育主张不适合当前学校教育土壤,或是与学校推行的一些举措发生碰撞的情况,教师既不必消极看待和应对,也不要一意孤行推行个人主张,要在工作中学会变通。比如,有专家提出反对“人与人争”、提倡“人与事争”的教育观点,但在举国上下“评比”与“竞争”氛围浓厚的情况下,不是教师个人的力量所能左右的。因此,倘若有教师也持着类似的教育观点,不妨变通评比和竞争机制,引导学生拿自己今天的成绩和昨天的进行对比。如此一来,既不违背自己的主张,也不违背上级有关部门和学校的决策。
总之,笔者认为,只要坚持认真做一件事,即使不能成为专家,也可能成为这一领域的行家。教师长期从事教育教学工作,每位教师都可以根据实际大胆提出自己的教育主张,都有可能成为教育的思想者。但教育主张不是人云亦云,不是想当然、拍脑袋。教师提出的教育主张应当“接地气”,应当尊重教育规律和孩子的成长规律,合乎教育学和心理学常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