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3种态度 父母和孩子沟通时应坚持
在面对和孩子的沟通中,家长们首先应该认识的,并不是孩子的个性,因为孩子的个性都是由家长培养的;家长们首先应该认识的是自己,准确点说,是自己面对孩子的态度。
一般来说,家长在面对孩子的时候通常有两种态度:控制和宠溺。
控制,指的是家长在与孩子有关的事情中,占有绝对的权威,事情由家长说了算,孩子只能默默听从,不管孩子的内心是不是认同。这种态度的家长在中国比较普遍。
宠溺,则是与“控制”恰恰相反的另一面,孩子在与自己有关的事务当中享有绝对的权力,家长只能顺着孩子来。这种态度的家长通常是爷爷奶奶居多。
其实,很多家长并不是一味地控制或者一味地宠溺,而是经常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
但是,不管是“控制”还是“宠溺”,在这两种极端的态度当中,有一个很重要的东西缺失了,那就是尊重。
“控制”中的家长会忽视孩子的感受,更谈不上对孩子的尊重了。
而与此相对的“宠溺”则将家长的尊严抛开,被宠溺的孩子通常只会在乎自己的感受,并不会在意家长的尊严。
因此,父母在和孩子的沟通中,尊重是一个不容忽视条件,很多中国家长处理不好和孩子的关系,就是在和孩子相互尊重方面出现问题。
可能有部分家长会觉得,怎么知道我是“控制”还是“宠溺”呢?
这里举一个简单的例子,生活中并不一定会出现,但各位家长可以通过这个例子来感受一下。
当孩子在无人看管的情况下,自己跑去饮水机那里玩,并在好奇心的驱使下,按下了热水开关,这时候孩子被烫得哭了起来,家长在第一时间的反应就能说明自己是“控制”还是“宠溺”。
如果是“控制”的家长,通常会责骂孩子,甚至在孩子已经很痛苦的情况下,打孩子,增加孩子的痛苦,目的是为了让他能“长记性”。
而“宠溺”的家长会赶紧查看孩子,在确认孩子的没有问题之后,出于内疚和自责,会加倍补偿孩子,比如给孩子买很多零食,满足孩子的各种需求等等。
通过这个例子,我们可以大概体会到两种沟通方式的不同,也可以看到两种沟通方式下,尊重是如何被抛开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