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外阅读为何成为大学校园奢侈品?(2)
欧国凡告诉记者,因为考前学校获知了相关信息,所以老师们在前一天晚上紧急开会商讨出这一对策。
尽管如此,被考生“钻空子”的行为还是防不胜防。据监考老师反映,在第二场考试时,有人收到了前一场考试同学的“通风报信”,在写10本书的书名时用铅笔写,待老师宣布序号后擦掉,再替换成自己提前准备好的书。
考试中,有学生弃考离开考场、或是坚持使用铅笔作答。欧国凡和监考老师在办公室和学生谈心,劝他们返回考场继续答题。“其一是不想影响其他考生考试,另外,本来鼓励大家读书是件好事,我不想它变成学生和学校间的对抗。”
欧国凡说他和同事们正在“研究”两个问题:一是怎么处理好这次考试引发的骚乱,二是如何将这门课程的程序和制度继续完善。“但我们还在思考一个问题,该如何让学生们发自内心地喜欢读书、爱读书,而不是当作一种任务。”
活动、考试和手机疯狂挤占读书时间
大半年过去,连10本书都没有读完,李佳也有自己的苦衷。“其实我也算个文艺青年,高中读了不少书。但刚进大学那会儿,一股脑加了好几个学生社团,大部分时间贡献给了各类活动。”久而久之,李佳发现自己的生活被分割成了碎片。“经常是拿起一本书,又碰上各种事情。”李佳有些无奈,一年来,除了教材,她一共读了5本书。
而对于在北京读书的刘欣然,让她感到无奈的事则更为现实。
刘欣然是中国地质大学科技英语专业大三的学生。 “正面临着一个抉择”的她“根本没有心情看书。”她想考北京航天航空大学的科技类英语专业硕士,以便将来有更多更好的机会留在北京。
每天在图书馆里坐到腰疼,面对着成摞的专业书和习题,刘欣然形容自己“每天回到宿舍之后就有一种大脑被榨干的感觉”。晚上回到寝室,她会习惯性地打开手机或电脑看看电影和综艺节目。“大家都累,没人愿意在读书上消耗脑力了。”
不仅考研、考试、上课填满了她的大部分时间,考证也分散了她很多的精力。已经通过大学英语四六级、专业四级的她正在为专业八级证书而奋斗。
“考研结束后,我还要试一试人事部的口笔译证书。”在她看来,北京的竞争很激烈,没有这些东西来证明自己就没有底气。
除了社团、升学、求职的压力,手机也悄悄“偷走”了大学生们的时间。
接受采访时,中国传媒大学俄语系的方庆乔正在备考期末,但她坦言,即便是在期末,自己这个“手机重度依赖症患者”也会经常刷手机。她告诉记者,自己每天睡觉前肯定会刷手机,看看微信、微博和各种新闻客户端的推送。她开玩笑地说道,“现在每晚不被手机砸两次脸都不习惯入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