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足球开启“举国模式” 将建 5万所足球学校(4)
>>场地
校本课程练足内功
针对学校普遍反映的场地问题,教育部门的普遍观点是因地制宜,逐步改善场地条件,“先踢起来”。
本市正在研究制定《推进校园足球发展三年计划》,王军表示,为解决足球场地问题,北京计划依托学校和社会力量建立三个校园足球训练中心,通过购买服务的方式租用社会场所,为开展校园足球提供场地。在城区将因地制宜,建设小场地和笼式足球特色场地,在远郊区县建设足球比赛场地;同时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支持三至六年级小学生在课余时间选择到经认定的体育俱乐部参加足球培训和学习。
城区学校因地理环境的制约,占地面积有限,尤其以深藏在胡同中的东城、西城学校为甚。为了解决学校场地有限的问题,安外三条小学通过分层梯队发展,并以足球校本课程进行补足的方式,对小学生进行足球知识和技能的普及。程洪介绍,目前足球项目发展分层次进行梯队发展。首先在小学中进行普及,扩大足球后备人才库。比如,学校通过校本课程的形式,面向全校一至六年级学生开设每周1节的足球技能课和每学期16课时的足球文化课,同时在体育课中开设5分钟的足球课课练。
东城区将全区17所中小学纳入足球项目网点校,网点校间资源共享、共同训练,并参与各式联赛。黑景峰表示,网点校内的府学小学、崇文小学等学校已配备7人制足球场地,可与其他有需要的学校实现资源共享。黑景峰认为,小学校园足球普及的目的在于“让孩子动起来,通过足球带动他们身体素质的提高,而不是让足球变成奥数,只要孩子们感兴趣,在胡同里也能踢球”。来源: 京华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