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更新 - 网站手机版
您的当前位置:高中家园网 > 大学资讯 > 正文

揪着雷同校训不放只是“隔靴搔痒”

来源:高中家园网

近日,有媒体通过数据分析发现,国内909所高校的校训只用到605个汉字,其中“学”和“德”出现频率最高,均在400次左右,再次激发公众对高校校训的探讨。

当下对此最流行的观点认为,高校校训“生憋”,缺乏特色,深层次原因是高校创新不足和文化“贫血”。这类言论虽言辞激烈,也对校训雷同做了价值判断,但对于问题的核心,即高校该如何办出特色,并未做出有力解析。

无疑,校训作为高校灵魂和精神的表征,应在一定程度上凝练和体现大学办学特色。但这种认识有片面性。因为比体现办学特色更重要的,是校训应蕴含大学最本源的追求和价值取向,比如立德、求知、崇尚自由、学会独立等。如果大学校训因要体现特色而忽视了这些最本质的要素,大学就会走入歧途,培养的人或许有明显的高校烙印,如财经视野、工科思维,却可能将德行、自由思想、批判意识等抛诸脑后。

另外,公众意见忽视了高校校训修改难的事实。要知道,校训体现了学校办学历史和文化价值观,其形成并非一蹴而就。尤其在当前高校建立章程的大背景下,一旦以学校制度加以明确,不是想改就能改的。因此,尽管关于高校校训雷同的新闻频现,对高校修改校训的作用却很微弱,更遑论通过校训来映衬办学亮点了。

也就是说,校训中多见“学”“德”“创新”“求实”等现象已是当下高校的“常态”,老揪着校训雷同不放,大加批判,虽可解人们一时对高校的不满,但在应对高校“办学特色”上只能隔靴搔痒。

其实,国外高校校训也有其共同特点。有研究指出,国外高校校训有追求真理、服务社会、完善人格和凸显特色等内涵,其功能具有多样化,并非都体现了办学特色。即使是高等教育较为发达的美国,其大学校训也都着重某些要素。《光明日报》驻华盛顿记者余晓葵曾对美国大学校训做了统计,在208所大学的校训中,有28个使用了“真理”一词,有27个使用了“光明”一词,其他词汇如“知识”“服务”“美德”“精神”等,使用频率也较高。这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大学校训要凸显办学特色的观点。

所以,我们在探讨大学办学特色时,不宜老揪着校训雷同现象不放。校训雷同已是事实,在难以修改的情况下,高校该如何在办学过程中彰显办学特色,更值得追问。大师名师,有亮点的专业,有文化品牌的标志和活动,有利于人才培养的体制机制等,更能让大学脱颖而出,形成独特精神气质。在这方面,可借鉴的例子不少。比如上海一些高校的优秀历史建筑群,武汉大学博士培养“学费全免,每年最多拿10万元奖学金”制度,北大、清华率先公布章程等,都将在全国高校中形成别样风景。

上一篇:抚顺朝鲜族中学毕业证样本
下一篇:没有了

高中生家园网 www.17qsd.com 联系QQ:80592977 邮箱:80592977@qq.com

Copyright © 2002-2011 DEDECMS. 高中家园网 版权所有 Power by DedeCms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