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更新 - 网站手机版
您的当前位置:高中家园网 > 大学资讯 > 正文

岫岩满族中学毕业证样本(3)

来源:高中家园网

岫岩县中学时段: 1949-1952 岫岩县初级中学时段: 1952-1953 建校之初名为岫岩县联合中学,简称岫岩联中,或迳称为联中。学校诞生于解放战争年代,是时,全国解放战争正处于战略决战前夕,硝烟弥漫祖国大地,辽沈战役即将打响,岫岩首先迎来了解放。1947年6月5日,辽南独立师三团在东北民主联军夏季攻势中一举收复岫岩,结束了国民党统治,此即众称之“岫岩第二次解放”。中共岫岩县委、县政府随即从旅大市迁回,不久,为了开辟新区工作,进行土地改革,支援解放战争走向全国性胜利,培训工农干部和教师,即着手建立岫岩联合中学。岫岩联中举行开学典礼的时间是1947年12月16日,地点在我校主体建筑东侧翼的礼堂。选择12月16日这一天举行开学典礼,是把这一天和“一二·九”“一二·一六”北京爱国学生运动联系起来的,具有强烈的政治意义。县长(兼联中校长)史宁夫出席了开学典礼,辽南专署专员刘云鹤出席大会并发表重要讲话,强调学习革命理论,参加革命实践的重要,只讲X加Y不行。教师王曰圣、徐运泽、孙迅、于开润等十余人参加大会,初中各年级和高中班学生80余人参加。孙英达作为学生代表也在开学典礼讲了话。 此后,学校党团组织相继成立,并发展新成员。1948年10月,毛泽东青年团(即今共青团的前身)岫岩县筹委会成立,在中学发展了第一批团员。不久,成立了团总支,王曰贤为团总支书记,组织委员李桂珍,宣传委员先后是王岱、毛占春、葛绍让。1949年7月,学校在县委工作组的指导、组织下开展了建党活动,经过宣传教育,考察了解,接受5人加入中国共产党,有:何德侠、李宝林、毛占春、王涛等,随即在学校设立了党支部,从此,学校有了党组织。又成立了学生会,学生会主席是何德侠。岫岩联中诞生之际,正值解放战争时期,岫岩解放不久,根据这种情况,学校特别重视思想政治工作,组织各种思想教育活动。在教职员中,通过经常性的政治学习和各种会议,提高阶级觉悟,清除盲目正统思想和“崇美恐美”情绪。学校还在教师中开展了为时不长的“三反”、“五反”运动。全校教师还曾到辽阳参加全省教师思想改造大会,历时两个月,因此推迟了开学日期。在学生中,开设时事政治课,这是主要课程,在课堂上读报纸、学文件,学习《土地法大纲》。没有现成的教材,老师自编,就利用废弃纸张的空白背面油印文章,供学生使用。还在课堂上开展讨论,如讨论“共产党好,还是国民党好?”如讨论“地主剥削农民的花招”。大力宣传党的方针政策,教育他们树立正确的政治观念。当时学生的社会活动很多,就是为政治服务、为战争服务。学生以学政治为主,学校按照政府工作的重点和要求参加社会工作,参加各区的土地改革,如1948年春,联中主任王曰圣带领学生何德侠等人到新甸参加土地改革运动,于开润老师带领学生李兴春(教育局离休干部)、葛绍让(我校高中部资深历史教师,已退休)等人到九区兴隆村参加土改。回校后,作文题目就是《土改见闻》。学生组织工作队到农村动员出战勤、参军。在城镇讲军事政治形势和进行文艺演出等宣传工作。1948年冬,解放战争进入拉锯战阶段,敌我时进时退,沈阳、鞍山一股国民党军队图谋南窜,联中师生武装起来准备打游击,孙迅(当时任教师)穿上了政府干部的灰棉袄,准备打游击,后来国民党军队图谋未果。此时,学校与其说是中学,倒不如说是干训班、工作队妥切。联中还办“工农班”,主要是培训区干部。还办有通称为官费生班的特别班,由各区甚至是县长推荐优秀贫下中农子女入学,吃、用政府管,实为培训干部(这些同学因此经组织部门批准为“离休干部”)。学校积极组织政治活动,1949年10月2日,全校师生参加位于老爷庙广场的群众集会,热烈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诞生。1950年,美帝国主义悍然发动侵朝战争,当年7月16日师生参加在老爷庙广场的声讨美帝国主义侵略台湾发动侵朝战争罪行的大会,会后举行声势浩大的游行示威活动。当年10月份,我校在缫丝厂礼堂召开师生动员大会,教导主任徐运泽在会上作报告,动员大家响应毛主席“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伟大号召,积极报名,参军参战。优秀青年学生王同显、毛占春、崔田真等相继参加军校,应征入伍。当年,学校曾一度停课,下乡宣传抗美援朝和扩军(发动青年当兵参战),冷冰老师就带领十几名学生到虎岭区东土城子(今属东港市)宣传,将近一个月。解放初期,以学政治为主,学校同时也开设了适量的文化课程,但很不系统。到1949年末,我校贯彻东北人民政府教育会议精神,落实时任东北人民政府教育部长董纯才的指示,贯彻执行“新型正规化”的方针,加强文化(科学)教育,加强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大力提倡“为祖国而学习”,教育教学工作步入正规。开始使用正式教材,使用东北人民政府教育部编写的课本。学校发展很快。举行开学典礼时,只有学生80多人,随着被国民党胁迫到鞍山等地的流亡师生相继返校,青城县联中的并入和大量招收新生,到1948年年底,共有13个班,学生566人。到1950年1月,据《辽东省1950年中等学校一览表》,岫岩县立中学“现有初中12个班,招初中新生2个班,师范2个班,共有16个班。学生697人。”1950年初中毕业生96人,一部分动员升入高中,农专、高职及师范学校,一部分动员参加地方工作,计:升入岫岩中学(高中班)40人,熊岳农专10人,辽阳师范俄文班1人,高职或就职45人。1951年“岫岩县中”招初中新生4个班,招高中新生1个班,招中师新生1个班(为小学教师轮训班),学校实有18个班(原有12个班)。1951年3月6日到8日,举行初中招生考试,科目为:政常(政治常识)、国文、算术、自然常识、史地常识和口试等。初中入学年龄为13至18岁,师范入学年龄为15至20岁,到1951年秋,“岫岩县中”实招一年简师1个班,初中4个班,高中1个班,共有18个班,学生800多人。1951年暑期初中毕业133人,其中升入高中40人,留省分配15人(工业技术学校10人,公安厅5人),升入中师15人,升入东北一级技术学校43人,送东北军区空军部15人,机动5人。为了解决部分学生就读的经济困难,根据省教字第78号通知精神,实行人民助学金制度,经校、县了解、评议和初审上报(以县长吴波岩名义报省审批),1950年评出:一等9名,二等21名,三等45名,四等35名,五等8名,共118名,计2412分(分,当时计工资采取“分”的形式,1分折合东北币多少钱)。1951年,学生缴纳学费,中学生年缴学费东北币40万元,两期缴纳,每期20万元。下列情况“免缴全部”:军烈属、供给制干部直系子女,灾区、贫苦工农子弟有工会或区村政府证明者。 建校之际,定名为“岫岩县联合中学”。取名“联中”,既袭用周边地区称“联中”的作法;又有岫岩特定情况:一是联中办学分设南、北两个校区,虽相距不远,但分别管理,南为本校,北为分校;二是既设普通中学班次,还设有“工农班”、“师范班”等非普通中学性质的班次。南校区为本校(或称之为主校),即在原伪满男子“国高”校址,分校在原伪满女子“国高”校址,即习惯称为“西下洼子”的地方,亦即我校现在的位置。后来本校、分校的名称在南、北两校间对易,北校即我校为本校。再后来,在东香铺开辟新校区,遂有本校(我校)、一分校(南校)、二分校(东香铺)之称。岫岩联中校长由岫岩县长兼任,先后兼任校长的县长是:史宁夫、吴波岩、滕奇和满士毅。县长兼任校长,并非只是名义上的,学校重大事情、财务收支由其决定,以县长吴波岩为例,在1950年就为着改善办学条件三次向省政府呈文:第一次在5月13日为呈请改装学校照明设备,维修电灯线路经费事;第二次在9月11日为揭铺校舍盖瓦、板笆、整修宿舍、新开阅览室而呈请469,030.00元;第三次在10月18日为呈请修缮破旧房舍开辟教室所需经费事,此三项均为以县长吴波岩名义呈请省政府或者财政厅予以经费支持。学校日常工作由教导主任或副校长(后期)主持,先后是:石子、王曰盛、徐运泽和孙迅。联中初期的教导主任实际上起着“一校之长”的作用,为联中的诞生、发展立下不朽的功勋。石子,安徽省人,知识分子出身,在联中任主任时不过三十来岁,具有领导能力,能讲会唱。后调任我县城关区区长,再后调出,虽任职时间较短,但建校草创之功不该磨灭。王曰盛(1922--1981)是岫岩联中建校的功臣,1945年10月即参加革命,次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47年11月至1949年8月任联中教导主任,面对刚刚解放、百废待兴的局面,他筹划学校工作不拘巨细,夜以继日奔忙,为联中的初创做出了重大的贡献。后来调任县委组织部长,又到省委工作。徐运泽(1923-2002)红旗营子人,初任联中教师,继王曰盛之后任岫岩联中教导主任,为联中的发展壮大贡献重大。此后,于1951年参加东北教育学院举办的首届中等学校行政领导干部训练班,1955年到中央教育行政学院进修。历任安东师范副校长,辽阳市一中校长,辽宁第一师范学院副院长、辽宁省教育科学研究所所长等职,从辽宁教育学院副院长位置上离休。孙迅,又名孙葆真,岫岩联中重要的领导者,早年就读于岫岩县立初级中学和师范讲习所,在联中历任教师、总务科长和教导主任等职,后任岫岩县中学、岫岩县初级中学副校长。曾于1952年参加东北教育学院第二期中学行政领导干部训练班。他在任职期间兢兢业业,励精图治,做了大量的工作,严于律已,宽以待人,深得广大师生的敬重。曾任岫岩高中党支部书记兼校长,以及县文教局副局长,1992年病逝,在岫岩教育界,有口皆碑,堪称一位教育家。岫岩联中时期集中一批全县最优秀的知识分子任教。他们是:于开润(历史、俄语)、于教庭(语文)、商荣贵(语文)、姜国良(语文)、关新(语文)、宫树桐(语文)、谢钟珩(数学)、董春霖(数学)、孙吉升(数学)、邹立权(数学)、赵云举(数学)、寇绍准(历史)、何国枢(历史、语文)、冷冰(物理)、赵世忠(物理)、何德馨(化学)、吴钺(化学)、江敦文(地理)、卢石(原名王桂新、音乐)、周秩辅(地理)、李锡村(数学)、刘振阁(青城县联中,政治)、王宪忠(青城县联中,语文)等。教导处管教务的干事是赵明勋,林熙源是干事,负责党务,给孙迅当助手,邵文是图书室管理员。总务处主任(后改称事务处)李锡村、吕芳春先后任职,宫树桐曾任代理总务主任,赵松年负责过庶务。 资深教师寇绍准,是我县乃至安东省著名的爱国知识分子。在日伪统治时期,寇老师是岫岩男子中学教员,以秘密结社的形式怒谈日寇暴政,向学生宣传抗日救国思想,1936年末,日寇以“反满抗日”罪名,将包括寇老师在内的岫岩教育界十余人逮捕入狱,此即史称之“岫岩教育事件”,在我校讲授语文、历史,京剧《捉放曹》唱得好。教师中有多人从大学毕业:冷冰,岫岩镇人,山东大学物理系出身,曾任我校初中、高中班主任,深受学生欢迎,学生说他“课讲得好,一讲就明白”。后曾任安东师范、辽宁速成师专、沈阳师范学院教师、辽宁大学物理系主任,从1984年起任沈阳师范学院主持工作副院长,国务院批准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他寄语岫岩:“办好教育,培养更多更好的建设人才”。于开润,伪满新京(长春)师道大学毕业,教俄语、历史。物理教师赵世忠,东北师大专科毕业,后来调到海城高中。数学教师董春霖,毕业于东北大学,既当教师又兼教务干事,负责排课程表,后曾任岫岩高中副校长,是省政协委员。谢钟珩,哈达碑谢家堡子人,冯庸大学预科毕业,他关心差生,上课时先提问差生,稍有进步,即予以鼓励。优秀生可以给105分,以示赞赏,多给这5分只是荣誉,不计实分。习题按上,中、下程度分类布置,因材施教,课间有时和学生下象棋。后去复县师范学校任教。何国枢,山东大学中文系毕业,文史功底深厚,既教语文,也教历史,后调往安东(今丹东)师范学校。化学教师何德馨,伪奉天(沈阳)农业大学毕业,后调往辽宁省林业学校。教体育的聂秉真老师由东北大学毕业分配到我校,在县运动会上屡夺长跑第一名。音乐老师虽非大学毕业,但精于文娱,组织排练活报剧,在县里很出名,课堂上不是单纯教学生唱歌,而是教识谱、教乐理。教师的工资以“分”为单位,再折合成货币。1951年初中教、总两处主任与教员的工资平均为246分,高中平均310分。如:邹立权,360分;时振山,310分;史翰伟,310分;杨玉芳,310分;孙吉升,285分;刘日岩285分;江敦文285分。 此期学生中佼佼者众多,很多人担任领导职务,很多人成为专家学者,当时高中部有一位女同学被选为留苏预备生,在学校轰动一时。再如:何德侠,学生党员,哈尔滨工业大学毕业后,到辽宁省委政研室工作,曾任辽宁省教育厅高教处处长。荀殿栋,南京通讯工程学院教授,曾研制多种军用通信设备,使我军通信装备水平向前跨了一大步,在军事密码学和数字系统设计上作深入的研究,为军事密码学硕士生导师,主编《实用数字集成电路设计手册》等。吴庚恕,1953年由我校考入海城高中,哈尔滨工业大学毕业后留校,曾任教材科副科长,校史办副主任,哈尔滨工业大学出版社社长兼总编辑、研究员。孙洗生,1953年由我校考入辽阳市高中,毕业于沈阳师范学院,曾任我县教师进修学校副校长,盘锦市教师进修学院副院长。毛占春,参军复员后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我县教师进修学校中学语文资深教研员,首批中学高级教师。刘恕宣,1952年由我校考取海城高中,北京大学物理系毕业,分配到国防科委西北核技术研究所工作,参加我国首次原子弹、氢弹和导弹试验工作,主要参与相关任务测试方案的制订、论证和组织实施等。王力军,1948年在岫岩联中读书时接受了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走上革命道路,先后工作于岫岩县委党训班、辽东省委组织部,后任辽宁省委组织部处级巡视员。李延祥,1950年由我校毕业考入鞍山高职,毕业分配到北京中国有色金属工业管理局设计公司,从事有色金属矿山设计工作,一生为铝工业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曾任沈阳铝镁设计研究院总设计师。李德清,1951年由我校毕业后考入重工业部沈阳工科高级职业学校读书,先后参加民用工程,人防工程通风设计,技术档案管理等工作,曾任沈阳铝镁设计研究院室主任。校名演变:1947--1949,称为岫岩县联合中学,1949年,改称为“岫岩县中学校”,报送材料亦称“岫岩县立中学”,设初中、高中两段。1952年暑期停办高中,原有高中学生集体转学到海城高中就读,学校则改名为“岫岩县初级中学校”,徐运泽副校长转出,孙迅任副校长,1952年10月废止原校印、校章、条戳,启用新校印“岫岩县初级中学校印”,新公章“岫岩县初级中学校”和新条戳。 这一时期的主要特点是: 1、学校教育为政治服务,为战争服务。 2、强化政治思想工作,师生积极参与社会活动。 3、艰苦奋斗,团结一致。4、适时转入“新型正规化”阶段。附:师范教育(一)我校在两个时期举办师范教育:岫岩联中时期(岫岩县中学、岫岩县初中时段),岫岩二中时期。“师范教育(一)”写在岫岩县中学和岫岩县初中时段的师范教育。“师范教育(二)”写在岫岩二中时段的师范教育。我校举办师范教育,先是办短期班,后是办长期班。先后共有近五百人在我校接受师范教育,这批师资成为我县乃至辽东地区中小学的骨干教师,有力地缓解了建国初期教育事业迅速发展与师资匮乏的矛盾。后来,多人被提拔为中、小学的校长、书记,少数从政,成为各级党政机关的领导干部。短期班共办两个:“简师班”、“短师班”,各招50人,共是100人,“简”、“短”之别在于学习期限和开设课程的不同。简师班开办最早,1949年春季始业,学习期限为一年,教室在原联中分校(即“我校”)主体建筑东端拐角处,班主任由分校主任孙迅兼任,语文教师刘锡文,伪满新京(长春)法政大学修业二年半,后任我校教务组长,再后调海城高中。数学教师董春霖,政治教师任航,以及宫树桐、王曰成等老师。学员有:刘贵谦,1952年即升任暖和完小教导主任,历任洋河中学教导主任,汤沟中学校长等职。林熙源,结业留校任教导处干事,后来到北京学习,曾任沈阳师范学院团委书记、辽宁大学中文系支部书记。董奎方,曾任偏岭乡小学校长、公社教改组长等职。姜荣升,曾任龙潭区乐全乡中心小学校长。白福昌,县教师进修学校资深教师。周多浩,知名书法家,以擅写牌匾著称。有调往外系统任职的,如徐焕民到县文化局。短师班,半年一期,1948年8月始业,属于就业培训性质,完全公费。教室与简师班比邻。学习内容:党和政府关于教育的方针政策、教师基本守则和文化课,学员来源是:流亡学生;初中三年在校生获准者;社会闲散知识分子等。邹立权负责招生,经过考试批准就读,洪梅芳考第一,是为班长,田双歧考第二,洪涛考第三。班主任是姜国良。政治教师,临时指定,无固定教师。语文课姜国良,数学课董春霖,自然课冷冰。半年培训后即充任教师,学员有:朱崇岳,先后任岫光小学、县师训班、一中等校教师,右派错案平反后,曾任县教育局普教股长,后离休。张新,曾任我校教师,教“自然地理”,后任偏岭中学教导主任。孟海春,曾任大营子中心校长。洪涛,县教师进修学校资深教研员。张锡荣,县教师进修学校资深教研员。史国化,1954年即升任五区中心完小教导主任,曾任南门小学校长。张文政,曾任龙潭区乐全乡小学教导主任。著名中小学教师有:李贵义、张文昌、栾良铎、杜维洲、洪梅芳、石连政等。长期班共办两届,第一届长期班,为三年制初师班,1950年春季始业,1952年暑期毕业,实际就读时间为二年半。招生两个班,学生一百人,一班班主任是:姜国良,1952年3月,辽东省人民政府文教厅厅长苏庄“令”:“提调中学教员姜国良为县师副教导主任”,何德馨接任,二班班主任先后是赵云举、赵世忠。教室设在我校的主体建筑内。这一届师范班开课齐全,教师阵容强大,皆我校、我县教师队伍中的杰出人材。政治教师:孙迅。语文教师:姜国良、宫树桐、商荣贵。数学教师:赵云举、谢钟珩、孙吉升、邹立权。孙吉升,辽宁省立第二工科高中应用化学系毕业,著名几何教师,兼任一年级珠算课。历史教师:寇绍准、何国枢。地理教师:江敦文、高庚波。江敦文,北平(北京)私立朝阳大学法律系肄业,上世纪三十年代即任中学教师。植物教师:史翰伟。动物教师:傅玉琢。生理卫生教师:孙峻兴。物理教师:赵世忠。化学教师:何德馨、吴钺。体育教师:杨烈。音乐教师:杨玉芳,毕业于岫岩县立新制师范,上世纪三十年代即任小学教员,1949年初任岫岩县中学教员,注重教乐理、识谱。美术教师:王曰成。同时开设专业课,教育学教师:李贵范;书法课由孙迅兼任。学生就学完全公费,伙食费、生活费均由公家负责,甚至给学生做一套棉衣。本届师范班毕业后,大多数到辽阳市师范学校继续深造,少数人直接参加工作,如:刘天甲留校任教导干事,张兴安留校任团总支负责人。李运文直接从教,曾任汤沟乡小学支部书记。王立福曾任黄花甸乡小学支部书记。姜永发,任小学校长。孙文求等人继续深造,辽阳师范毕业后从教,孙文求从长海县调回后,曾任我县小学教师文化进修辅导教师,后任岫岩高中教师,是著名的首批中学语文高级教师。还有人从政,如曹世明编辑《岫岩县报》,曾任县广播局局长。蒋福才,曾任县精神文明办主任,亦曾任县广播局局长。另外,1951年全县抽调在职教师90名,到我校附设中师(班)学习。累计:联中时期在我校接受师范教育的人员为290人,即:简师班50人,短师班50人,师范班100人,在职教师轮训的中师班90人。

高中生家园网 www.17qsd.com 联系QQ:80592977 邮箱:80592977@qq.com

Copyright © 2002-2011 DEDECMS. 高中家园网 版权所有 Power by DedeCms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