恩施野三关镇民族实验中学毕业证样本(2)
巩固“普九”成果,实施素质教育。德育工作主抓养成教育。政教处、团总支整合德育资源,开展读书、演讲、歌舞、社会实践等活动,采用“十星级”评价学生一日行为。爱国主义教育、感恩教育、忠孝雅诚教育、心理健康教育、法制安全教育等一系列活动的开展,提高了德育教育的针对性和时效性。26年来,学生受到县级以上表彰300多人次。教学工作主抓课堂教学主阵地。学校以教研组为单位开展教学研究,上世纪80年代的“异步教学法”、“三段六步教学法”;90年代的“目标教学法”;2000年以后的“学案导学”研究,都取了显著的成效。实施新课程,突出学生主体地位,课堂教学重点落实“五会”:即设计目标引导,培养学生“会自学”;注重方法引导,培养学生“会提问”;体验学习过程,培养学生“会探究”;知识与能力并重,培养学生“会实践”;加大情感疏导,培养学生“会自信”。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方式逐步形成,中考成绩一直名列县前列。
校本培训,为教师专业发展铺路搭桥。学校鼓励青年教师“致富冒尖”,增强名师示范效应。全校90%的教师参与各种类型的理论学习。学校现有省级骨干教师1人,州级骨干教师4人,学科带头人5人,县级骨干教师15人,学科带头人12人。教师写教育叙事或案例1500多个,其中 28篇叙事、案例发表于省级刊物上, 60多篇分别在县、州、省获奖。
民族文化进校园。学校自1987年以来,将《民族文化》作为校本课程进行研究,写进了教学计划,排上了课表,每周每班一节课,将“民族风情、民族歌舞、民族体育”的精华渗透到体艺教学之中, 成立了民族歌舞表演队,民族体育运动队,以社会实践为载体,挖掘深沉丰厚的土家文化。每年举行一届民族体育运动会、民族歌舞大赛活动。学校组建的蹴球、陀螺代表队代表县在省第3届、第5届、第6届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上获得奖杯、奖牌。
教育科研硕果累累。学校从80年代开始教育科研,“三段六步”教学法被《中国教育报》向全国推广。学校在“十五”和“十一五”期间,承担国家级、省级、州级科研课题9个,结题5个,处于实验研究阶段的课题4个。《初中学生养成教育研究》被州评为A等成果;《农村中学素质教育研究》被国家级评为一等奖;《中学语文创新教学研究与实验》被评为国家级重点科研课题A等成果;《初中“学案导学”研究与实验》被省教研室评为A等成果。《构建和谐校园,促进教师发展》课题由教育部中小学幼儿教师奖励基金会立项,其三个阶段性研究成果均被评为一等奖;《弘扬土家文化,促进学生发展》的课题由中国教育学会立项,其阶段性成果《综合实践案例》被评为三等奖;《土家民族传统文化教材开发与应用》由省民宗委批准立项,其研究成果文字材料刊发于《民族大家庭》2008年第2期。26年来,教师教研论文获省级以上奖励820余篇,学生参加各类竞赛获奖1000余人次。学校被州评为“542工程示范学校”、“德育研究基地学校”、“教育科研示范学校”,被省定为“教育科研试点示范学校”,2008年被教育部中小学幼儿教师奖励基金会评为“全国科研先进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