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更新 - 网站手机版
您的当前位置:高中家园网 > 大学资讯 > 正文

祁东县第七中学毕业证样本

来源:高中家园网

祁东县第七中学毕业证样本、高中成绩单、简介衡阳市七中坐落在美丽的湘江之滨,是珠晖区境内一所市直属完全中学。学校现占地27亩, 建筑面积1800平方米。有40个教学班,学生2049人,在职教工178人,其中特级教师1人,高级教师36人,中级教师70人,初级教师34人,整个校园小巧、清静、优雅。学校拥有阶梯教室、多媒体教室、图书馆、阅览室、运动场,配有先进的电视教学设施。拥有理、化、生、劳技实验室、语音室、微机室、体操房等十二个科技活动室,开通了校园网络,高考上线率、录取率一直位居全市前列。特别是该校的日语专业,享誉国内外,十年来共为十几所重点大学输送高水准的日语新生近200人,向日本输送留学人员30多人,且在每年举行的全国日语征文比赛中,均有2人以上获得并免费赴日访问交流,2005年正式启动赴日留学直通车。2003年、2004年连续两年被评为市直“优秀学校”。  衡阳市第七中学校门办学情况衡阳市第七中学是衡阳市教育局直属的一所完全中学。创建于1921年,其前身为“湖南私立大同中学”。该校创始人蒋巩根为第一任校长。1951年2月,市青华中学(1946年成立)并入大同中学,1952年9月,市咸益中学(1946年秋成立)并入大同中学,更名为衡阳市第七中学。光阴荏冉,沧桑巨变,八十多年来,衡阳市七中已由大同中学创建之初的六个班、二十多位教师、两百余名学生的初级中学,发展成为有四十多个班,一百七十多位教师,两千多名学生的完全中学,校容校貌、教学设施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八十多年来,七中毕业的高、初中学生共达三百来人,他们遍布三湘四水和中华大地,为祖国的现代化建设添砖加瓦。  从1952年9月至2004年12月,学校一直设有教导处、总务处、办公室和团委(1952年前资料不详)。2001年,增设了教研室和体卫处,2004年,增设学生处,改教导处为教务处,形成完善的管理体制,层层分工,层层负责。2002年成立了学校主管的社会办学性质的“涉外日本语培训中心”。加强领导班子建设,形成强有力的领导集体1、加强学习,提高理论水平和决策能力,历届领导班子十分注重学习,成立了中心学习小组,认真学习党的有关方针、政策,确保正确的办学方向和目标。  2、严格要求,以身作则。思想进步,工作过硬,做教职工的表率,是历届校领导班子的行为准则。许多行政干部,既是教学骨干、优秀班主任、又是优秀的管理者,他们在工作中,严格要求自己,身先士卒,以自己的表率作用感染和凝聚教职工。李湘衡,徐祥云、曾德琳、任放明等领导早出晚归,以校为家;郑延祎身患多种疾病,从不请假休息;曾德琳担任书记还兼任两上高中班的数学教学,他们中间有多人被评为省、市“先进工作教育者”、“优秀党员”、“党风廉政先进个人”。  3、加强集体领导,坚持群众路线。多年来,七中建立健全了领导决机制,坚持教代会、校务会、行政会、支委会等民主决策形式,一切以教职工利益和学校大局为重,为教职工办实事、谋利益,工作中切实做到“公开、公平、公正”。一直以来,七中干群关系融洽,教职工队伍凝聚力强,莫不来源于此。  衡阳市第七中学深入教育教学第一线,加强督促检查工作深入教育教学第一线,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这是七中领导长期以来形成的优良传统。行政干部分到各教研组、年级组蹲点指导、督查工作,坚持听课,及时了解学校教育教学动态,及时制订切实可靠的工作方案,确保教育教学质量稳步提高。2004年,学校根据各年级的实情,制订了各年级的教育教学管理方案,并深入落实,收到了明显的效果,当年的高考、中考实现了质的飞跃。该校的高中教学管理经验在全市多次推介。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不断提高教师质量为适应教育发展的需要,七中历任校长始终把建设一支结构合理、素质精良的教师队伍,作为学校建设的一出“重头戏”,常抓不懈。  (一)多渠道充实力量,建设过硬的师资队伍。  1、内部调整,保证教学正常进行。1977年后,根据教学的需要和学校教师的现状,学校从内部进行调整,保证教学的正常进行,为解决教师暂时紧缺的问题,让一批已办退休手续,但身体状况良好,教育教学能力强的教师,继续留在学校工作,发挥他们的传、帮、带作用。同时让年富力强的教师多分担工作,以一当二,如有的语、数教师教三个班的课程,有的政、史、地、生教师跨三个年教课;还的教师既跨年级又跨科目的教学。此外,领导和行政干部,凡能兼课的都要兼课,以保证各班及时开课。  2、平反落实政策,调动一切积极因素。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学校认真贯彻落实党的方针政策,平反冤假错案,对在“反右”斗争中被错划为右派的教师,全部给予平反,对在“反右倾”和“文革”中受冲击、受处分的教师,一一给予落实政策,鼓励教师在政治上争取进步,并大胆安排使用他们。  通过平反冤假错案,推倒错误结论,使受过冲击或受过处分但仍留在学校工作的教师,放下了思想包袱,解除了后顾之忧,主动请缨多担负教育工作任务。  3、选调优秀教师,输入新鲜血液。  为保证七中的教育教学质量,学校陆续从各地选调了一大批优秀教师,充实教师队伍,同时,挑选优秀大学毕业生来校任教,尤其在上世纪八十年代以后,学校充实了大批学历高,业务强的教师,优化了教师队伍,保障了教学质量。多方面提高教师素质,以适应新形势的需要1、多方面提高思想素质,加强政治品德修养,学校党支部和行政一向重视教职工的思想政治工作,根据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和学校的实际情况,经常有针对性地做好深入细致的工作,使广大教职工思想政治上和工作上过硬,堪称师表。在思想政治方面,学校坚持把握时代脉搏,突出每个时代的主题,及时对教职工进行思想政治教育,认真学习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确保每一个教职工与党中央保持高度的一致,如:对《建国以来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关于社会主义若干问题学习纲要》等重要文献的学习,对“十一届三中全会”等重大会议精神的学习、贯彻。同时,学校坚持倡导奉献精神,培养敬业精神,使教师形成良好的职业道德。1995年,学校要求每一位教师加强师德修养,做到“四自”(自重、自省、自警、自励),严格执行市教委制订的教师文明行为规范“八要”、“十六不准”,要求教职工树立“四种精神”(主人翁精神、竞争精神、团队精神、创业精神)。  2、多方面提高业务能力,学校领导十分重视教师业务能力的不断提高,要求全体教师“给人一碗水,自己要有一桶水”,要不断学习,不断更新、丰富知识,提高教育教学水平,以适应科技知识和教育形势的不断发展。学校规定,无论新老教师都要坚持自学,不断扩大自己的知识面,更新知识结构,做到博学多识。1986年,学校就明确规定要求在职教师每人自订教育报刊和专业杂志,经常注意教育教学的发展方向和本专业的最新成果,边教边学,常教常新。在学校的敦促下,许多教师通过刻苦自学,几年后,有了长足的发展,达到了较高层次。同时,学校坚持以老带新制度,新老教师明确师徒关系,结成“一帮一”的帮教对子,许多青年教师在老师的悉心指导下,迅速成为教学骨干。另外,学校还鼓励教师参加进修培训,专门提高,如函授、电脑培训、普通话培训等。  经过多年的调整、充实、优化,七中教师队伍素质在不断提高,结构日趋合理,整体实务得到加强。2004年底,在职教师中,有党员教师39人,具有本科学历占89%,有高级职称的35人,中级职称的65人,初级职称的34人,各学科教师齐全,具有一批知名度高、影响较大的教师,能独当一面,完全胜任教育教学的骨干教师逐年增多。完善管理机制,坚持依法治校七中长期以来形成了一套完整的管理机制,恢复高考制度以来,七中在学校管理方面不断探索,不断借鉴,反复实践,锐意革新,逐步完善,使学校管理工作走上了制度化、民主化、科学化、激励化。制度化多年来,七中陆续制定了诸如《管理岗位责任制》、《教学常规管理方案》等管理制度,进入新世纪后,为使学校管理更加科学、民主,任放明校长主持制订和修改完善了十三个管理制度,如《聘任制方案》、《教师年终考核量化管理方案》、《高、中级职称评定量化推荐方案》等。这些制度涵盖了学校管理的方方面面,实现了学校管理有规可循、有章可依,对教职工的评价也更加客观、公正。民主化七中在管理方面充分发挥教职工的主人翁作用,增强民主管理意识,实行民主办校,全员管理,使学校管理工作民主化。  一是定期召开教职工代表大会。学校每年召开一次职工代表大会、审议学校工作报告,讨论通过学校的重大决策,通过或修改学校重要的决议、制度,递交改进学校工作的提案。二是实行校务公开,学校每出台一项制度或作出一项决议,都必须经过广泛征求教职工意见,认真修改,再行实施。这样,既切合实际,又统一了思想,提高了管理的透明度。  3、科学化。市七中管理科学化主要体现在管理体制的完善,层层负责。坚持教书育人的宗旨,全面提高质量早在大同中学时期,学校就以教育理念新,要求严,质量高而出名,全省各地有许多学生慕名而来,上世纪六十年代,学校明确提出“全面育人”的教育思想;八十年代,学校明确了更新教育观念,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思想,即便是在一些政治运动中,学校也没有放松对教育教学的管理。1977年恢复高考后,七中的高考上线率一直名列地区前茅,这无不与长期、深入狠抓教学质量有关。坚持落实教学常规,注重务实一直以来,七中十分注重实实在在地落实教学常规,抓好教学计划的制订和实施、备课、课堂教学、作业布置和批改、课后辅导、复习巩固、学生成绩检测和评定等环节,学校对每一个环节的实施向老师作出了明确、具体的要求,并及时检查、督促。早在1964年,七中就制订了《教学常规管理方案》,后逐年修改、完善,使之具有很强的实效性和可操作性,教师们长期以来,也能很好地自觉落实教学常规的每一环节。2001年,学校制订了《当堂负责制》,更加明确了落实教学常规的措施。遵循教学规律,研究教学,推陈出新几十年来,七中的老师们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探索新的教学模式。1980年,他们就如何抓好双基教学提出了“四结合”,对于课堂教学,他们总结了六点要求(目的明、原则符、传授准、环节紧、语言精、教具巧、效果好)。近年来,学校在教学研究上实现了由教法研究向学法研究的转移,要求教师在改革教法和指导学法上下功夫,摒弃注入式,填鸭式教学,采用启发式和现代化教学手段,探索尝试新的课堂教学模式,使学生掌握科学有效的学习方法,从而达到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自学能力的目的。此外,学校还注重教学教研的总结和交流,对于教学工作,学校做到一课一小结、一周一小结、一月一总结,分别由教师、备课小组和教研组执行。为了使教师们在教学中取长补短,学校要求每个教师每期听课必须达10节以上,学校定期组织教学经验交流会和教学比武。同时还加强校际交流,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办法,开阔老师的视野,提高老师的业务水平。正因为七中长期以来坚持落实教学教研常规。多年来,七中的教学质量一直稳居市直中学前列。日语特色教学异军突起  七中于1984年开始开设日语教学,师资从无到有,从弱到强,规模由小到大,办学形式由单一走向多样化,办学成效日见显著。 二十年来,学校为社会、为高校培养了大批日语专业人才。近年来,学校每年都有学生获得全国日语竞赛大奖,并有多人因获奖而免费赴日交流。学校与日本交流也日益密切,2001年、2002年、2004年先后与日本滋贺县栗东市进行了教育互访,通过互访,既加强了了解,促进了交流,又增进了友谊,扩大了学校的影响。2001年,七中开设了“英日”双语班,2002年经上级批准,又加挂了“衡阳市日本语学校”的牌子,成立了“衡阳市涉外日本语培训中心”。2003年、2004年先后有两名日籍教师来校任教。2004年,学校获得了“聘请外国专家资格证”,开通了高中毕业生赴日留学通道。七中决心抓住机遇,将日语特色教学这一品牌做大、做强、做好。几十年来,一代代七中人团结拼搏、辛勤耕耘,培养了颜佳容(北京大学毕业,考古专家)、雷延(清华大学毕业)、陆丰(上海交大少年大学生)、杨孝东(自卫反击战烈士)等优秀人才,获得了“湖南省教育革命先进单位”,衡阳市“优秀学校”、衡阳市“先进党组织”、衡阳市“文明单位”、衡阳市“综合治理先进单位”等许多荣誉称号。  市七中日语教学再创佳绩,三学子全国日语作文比赛获奖  2009年3月伊始,从市七中再次传来喜讯,该校三名学生:刘倩、曹丹、谭慧文在第13届中国高中生日语作文比赛中分获一、二等奖。中国高中生日语作文比赛由日本青少年研究所、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举办,每年一届。旨在促进中国高中生日语写作能力,加强中日青少年交流合作。据悉,一等奖获得者——该校学生刘倩将与3月2日前往北京参加颁奖会,并有机会与武汉外国语学校、太原外国语学校等专业学校的学生一同竞选八个特等奖的名额。特等奖获得者将有机会去日本交流一周。  市七中5位学生第14届全国高中生日语作文比赛中获奖  2010年 3月11日讯 近日,才开学不久的市七中日语教学就“双喜临门”:一是该校又有5位学生在第14届全国高中生日语作文比赛中获奖。至此,该校学生在日语各项竞赛中获奖已达46人次;二是该校的两位学生已顺利通过日语能力考试二级。  市七中又叫市日本语学校,以日语教学见长。该校日语教研室负责人称,在5位获奖者中,尹佳成、谢璐、侯翼君三位学生荣获一等奖,另两名学生荣获二等奖。不久,获得一等奖的学生将角逐特等奖,而获得特等奖的学生就可以免费访问日本。  据介绍,日本语能力考试被用于检定日本大学留学生的日语语文能力,一共分为四级。一级为最高级别,通过日语能力考试二级,大约相当于日语专业大学三年级水平。

上一篇: 衡阳县檀桥中学毕业证样本
下一篇:没有了

高中生家园网 www.17qsd.com 联系QQ:80592977 邮箱:80592977@qq.com

Copyright © 2002-2011 DEDECMS. 高中家园网 版权所有 Power by DedeCms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