浏阳第一中学毕业证样本(8)
算学馆的宗旨。“本馆之设,原以培养人材,期臻远大,并非为诸生谋食计,算学为格致之初基,必欲诣极精微,终身亦不能尽。”这与谭嗣同、唐才常等人的“兴学校、育人材”的初衷是一致的。
教学思想。谭嗣同认为,学乃是为了致用,“即论西人致学,自算学始,不自算学止。”因为志向是非常重要的,“诸生为学,当先立乎其大者,重伦常,慎言行,崇礼义,尚廉耻。而于所业则勿忘,勿助长,无欲速,无见小利,知及仁守,富有日新,然后体立用行,推己及物。”学生应当体用一致、知行合一,学算学目的在于“推己及物”,有益于社会民生。具体教学过程中,视学员知识深浅,分为“正课”与“副课”,即分班上课,但是每班的学员并不固定,视学员学习情况,每月班次均有调整。“每月功夫进退,班次随之升降。”同时要求学员要博学多闻,关心时政:“肄业生每日除学算外,所余时刻尚多,应时常温习经史,阅看各国史事,古今政事、中外交涉、算学、格致诸书,及各新闻纸。”同时非常重视学员的道德情操修养,“诸生务宜平心和气,互相切磋,其功力较浅者,须执谦德,向胜己求益,胜己者亦当倾诚相与,去其骄吝。”算学馆还十分重视纪律,对于学习、作业、请假、留宿客人等都是明确的规定,违反规定超过一定的次数,则开除其学习资格。另外,算学馆的作息与采用与西方相同的七日制,“特与西人之礼拜同期者,盖预备他日办理中外使务、界务、商务、税务诸交涉事件,可使事同一律。”作息时间,仍然立足于实际事务的目的。
谭嗣同还很重视学员的实践能力,在《经常章程》中写:“试办一年之后,生徒于算学之浅近可见诸施行者,惧已精熟,可将本县所存前后膛各种枪炮借令用测量法施放。某种枪炮速率、击力及某度之抛物线若何,即逐种绘图列表,以备他日应用。兼令演习测绘行军草图之法。”谭嗣同的规模还不局限于此,对算学馆,他是有着很大的抱负,他还设想把算学馆办成当地的农桑新法试验基地,他建议算学馆试验养蚕、水利及耕种新法,然后“将新法刊布,并面授乡民”。算学馆还应当成为发展实业、与实业相结合的新型学校,利用实业发展算学馆,然后“再议添聘教师,购办精器,讲求地学、化学,以集股开矿。矿务兴,则汽机制造、水火电力、声光、工商诸学,皆可见诸实事矣。”
虽然谭嗣同的设想很宏大,但算学馆初办时,规模仍然很小,第一期招生十六人,学制为三年。当时社会维新思潮一浪高过一浪,谭嗣同虽然很关心算学馆的发展,但是时势使他昂然走向维新运动的最前头,在算学馆开办的第二年,谭嗣同参与了轰轰烈烈的维新运动,并在戊戌政变后英勇就义。随着谭嗣同的牺牲与维新变法的失败,算学馆基本上也停止了,然而其为维新思潮的普及也作出自身的贡献,正如唐才常所说:““湘省直中国之萌芽,浏阳直湘省之萌芽,算学又萌芽之萌芽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