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第十九中学新校毕业证样本
武汉第十九中学新校毕业证样本、高中成绩单、学校简介
武汉市第十九中学,位于汉口自治街242号,原名“私立汉口圣若瑟女子中学”,由意大利天主教武汉教区嘉诺撒修道院院长柏博爱(意大利人)创办的一所有着近百年历史的老校。
这幢大楼是建筑师沙西设计的,他把文艺复兴时期的基本元素全部运用到了设计之中,因而圣诺瑟女子中学堪称武汉文艺复兴式建筑的典型建筑整个建筑平面呈“U”字型,两侧对称凸出。楼房立面采用三段式构图,正面入口三开间设多立克柱式的门斗,上设4根通贯二、三楼层的多立克式壁柱,中部窄条的窗形与两侧大窗相对,使建筑更加活泼。墙面为红砖清水墙,窗户的上下粉白色,红白相间,坡屋顶上覆盖红瓦。进大楼居中的主入口,进门的上方装饰有带宗教色彩的彩绘玻璃,给人一种神秘的沧桑感。楼为内廊式布局,两边墙上悬挂着以办学宗旨和育人教育为内容的巨大展牌,学校的走廊上贴有不同历史时期的图片,联接起来就是一幅百年名校历史沿革的风情画卷。这幢建筑内部设计特别 重视教学功能这一特点,过道很宽,最宽处超过4米,全部都是水磨工艺。楼梯宽阔并带有转角平台,扶手栏杆均饰有雕刻,尤其是每层楼梯的首根水磨石棱型立柱,十分粗犷气派。内廊两边均是教室。高大空旷的空间,给人一种赏心悦目的享受。教室高4米以上,而且楼板都是夹三层,在天花板和楼板之间夹沙灰层,用于隔音。木地板全漆成红色,玻璃门窗外还另安装了百叶窗板。所有的门窗、地板、勒线、天花板饰线都是用的上等木料,且细部装饰均独具匠心。虽经百年使用,大部分仍保持完好。原来一二楼教室的活动板壁加门,壁门底下有轴轮卡在铁槽上,可以调整教室的大小以适应班级学生多少,现在已改成固定墙壁了。学校开办之初为女子小学,后增设高小班。学校自设课程,除安排语 文、数学、史地、理化各课外,增加英文、手工、图画、音乐各课。
历史沿革私立汉口圣若瑟女子中学中国女性的风采,从来没有像如今这样张扬。回想100多年前,她们却是连受教育的机会都没有。女性地位的取得,最初体现于教育地位的确认。中国数千年封建社会从来推崇“女子无才便是德”,那么从何时起,女子才可以进学堂接受新式教育,从而在社会生活中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呢?在春暖花开的“三八妇女节”前后,长江日报记者走进武汉市第十九中学,拭去岁月的尘土,追寻武汉早期女子学校的踪迹。武汉女子教育始创于19世纪70年代,在此之前受封建体制的禁锢和约束,广大女性被剥夺了受教育的权利,目不识丁者十占八九。汉口开埠后,西学东渐,外国教会开始在武汉兴办女子学校,武汉的近代教育史从此翻开了新的一页,教会及所属传教士开办的女子教育成为武汉近代最早的女子学校的发端。据初步统计,到解放前为止,武汉共开设有布伦女校、训女中学、懿训女中、圣罗以女子中学和圣若瑟女子中学等十多所各类女子学校。这些学校的创办客观上促使了武汉妇女有机会较早地接受近代科学文化知识。
下一篇:2016年"深大·中银十公里"在荔园火热开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