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州第一高级中学毕业证样本(2)
来源:高中家园网
为了提高花洲书院的知名度,范仲淹不仅聘请了远近知名的先生前来授课,而且还常常亲自到书院讲学,一时间,竟使得邓州“文运大开”,“春风堂下红香满”。据史书记载,范仲淹的儿子、官至观文殿大学士的范纯仁以及官至崇文院校书的张载和曾任邓州知州的韩维等名人,都曾师从范仲淹学于花洲书院。
宋庆历六年(公元1046年),范仲淹接到挚友藤子京《与范经略求记书》和一并送来的《洞庭晚秋图》,伫立静思,浮想联翩,乃至“挥挥洒洒状物,淋漓尽致抒怀”,终于在花洲书院的书房内,一气呵成了千古名篇《岳阳楼记》。自此之后,“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便成了历代志士仁人的座右铭。
范仲淹病逝后,邓州人在花洲书院旁为其修建了范文正公祠祭祀。尽管他到死都没有再得到重用,但他在世人心中的形象无法泯灭。元丰元年(公元1078年),著名文学家、书法家黄庭坚在任叶县尉时,专程前往邓州瞻仰范文正公祠,参观百花洲,并写下了“伤心祠下亭,在时公燕处”,“落日衔城壁,祠东更一游”,“范公种竹水边亭,漂泊来游一客星。神理不应从此尽,百年草树至今青”的诗句。
宋绍圣二年(公元1059年),范仲淹的儿子范纯粹知邓州后,又整修了花洲书院。
从南宋到明朝,花洲书院累圮累修,办学不辍。
到了清朝,历任知州更加重视修葺范公遗迹,花洲书院的办学规模也越来越大。直到光绪三十一年(公元1905年),知州叶济在重修了花洲书院之后,将其更名为“邓州高等小学堂”,并在重修碑额上篆刻了“地灵人杰”四个大字。
民国以来,花洲书院几经变化,从1926年的邓县县立初级中学,直到解放初期的邓县第一中学校和现在的邓州市第一高中,先后从这里走出了韩作黎、姚雪垠、二月河等蜚声中外的文化名人和一大批在各行各业取得了累累硕果的优秀人才,他们中的许多人都成为“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实践者。
1977年国家恢复高考制度以来,在花洲书院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邓州市第一高中,莘莘学子们秉承先贤们求学上进的意志,焕发了新时代青年刻苦向上的精神,先后有3万多人从这里考取了全国各地的高等院校。
2002年,邓州市又投资1400万元,启动了重修花洲书院工程。近3年来,先后完成了春风阁、春风堂、先圣殿、万卷阁、范文正公祠、览秀亭、百花洲、古城遗址公园等工程。
如今,漫步在花洲书院,无论是朝霞初露的早晨,抑或是暮霭氤氲的傍晚,都可以看到邓州市第一高中学生们锻炼身体、学习技能、增强本领的身影;都能够听到邓州市第一高中学生们阅读课文、背诵诗词和外语的声音。一位耄耋之年的革命老人在参观了花洲书院和邓州市第一高中之后,曾欣喜地说:“在这个环境里读书,不成才才奇怪呢!”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