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更新 - 网站手机版
您的当前位置:高中家园网 > 大学资讯 > 正文

卫辉后河镇第一中学毕业证样本(4)

来源:高中家园网

袁汝骧

(1894—1947),字骏青,河南省卫辉人。北京大学毕业后,于1930年调河南“省立第十二中学”任校长,直至1946年。在袁任校长期间,正值社会动荡、学校变异剧烈。“七?七”芦沟桥事变后,抗日战争全面爆发,是年冬,袁奉河南省教育厅令,率学校师生南迁禹县达7年之久。为维持学校正常秩序,费尽了心机,多方设法保证学校工作正常进行。1944年日军侵占禹县,学校解体。日本投降后,1946年袁汝骧奉省教育厅电令归汲县原校恢复旧观。袁汝骧为人性情耿直,不徇私情,做事认真,不畏强暴。在他任职期间,招生严格挑选,常数十人录取一人,所聘任教师,也需达到相应水平,因而教学质量较高。

嵇文甫

(1895—1963),原名嵇明,著名哲学家和历史学家。生于汲县城关西街一个小手工业者家庭。1910年升入卫辉中学(现市一中),受刘粹轩(同盟会员,在辛亥革命中牺牲)等老师的影响,开始萌发反清爱国的思想。1915年至1918年,嵇文甫在北京大学哲学系学习。北大以陈独秀和李大钊为代表的革新营垒,在这样的环境中生活,嵇文甫不仅学到了知识,思想水平提高很大。

1918年秋,嵇文甫北京大学毕业回到河南,在省立开封第一师范等校任教。“五四”运动中,嵇文甫毅然站在爱国学生一边,鼓励和支持他们的爱国行动,并在斗争中逐步接受马克思主义理论,开始走上革命的道路。

“九?一八”事变后,嵇文甫由于积极进行抗日爱国的宣传活动,受到反动势力的迫害,1933年8月,被迫离开北平,回到开封,任河南大学教授兼文史系主任。

1935年12月21日,开封万余学生集会,声援北平的“一二?九”学生爱国运动,嵇文甫不顾个人安危出席讲话,高度赞扬了学生们的爱国行动。

1937年12月,创办河南大学抗战工作训练班,200余名青年参加学习。训练班结束后,嵇文甫和范文澜从中挑选70名青年,组成“河南省抗战教育工作团”,由嵇文甫任团长。通过各种方式进行抗日宣传活动。

抗日战争胜利后,蒋介石挑起内战。嵇文甫在《前锋报》和《中国时报》上,连续发表十余篇杂文,揭露国民党的法西斯独裁统治。1948年6月24日(开封解放的第三天)嵇文甫同王毅斋、赵俪生、罗绳武、苏金伞等70余名师生,奔赴中共中央中原局所在地鲁山县,受到刘伯承、邓小平和陈毅等领导人的接见。组织上安排他担任中原大学筹备委员会副主任,为创办中原大学做出了可贵的贡献。

嵇文甫是一位笃实的学者,研究学术,锲而不舍,先后在哲学、历史、政治方面着述200余篇(本),200余万言。

《船山哲学》是嵇文甫研究王船山的成名之作,出版于1935年。当时,他和范文澜、侯外庐等学者,致力于用马克思主义观点研究王船山,代表了正确方面,为以后船山学术研究的繁荣奠定了基础。

高中生家园网 www.17qsd.com 联系QQ:80592977 邮箱:80592977@qq.com

Copyright © 2002-2011 DEDECMS. 高中家园网 版权所有 Power by DedeCms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