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保酵素、有机肥料……这些“好东西”都来自“脏垃圾”
10月29日,来自宝安区的小学生们参观宝安区城管局“绿生活·零废弃体验馆”。赵炎雄 摄
“垃圾”,提起这两个字,人们总会把它和“臭气”、“脏乱”等词语联系起来,不过,其实只要处理得当,“垃圾”也能变废成宝。
为积极倡导垃圾分类资源化、减量化、循环利用,让市民自觉养成垃圾分类和源头减量的良好习惯。日前,宝安区城管局开展了“零废弃·绿色行”厨余果蔬变废为宝体验活动,通过亲身体验,让人们重新认识生活中的“宝藏”。
作为宝安区“绿生活·零废弃体验周”系列活动中的重要环节,坪洲小学、建安小学、宝安外国语学校和凤凰学校等学校以及宝安区垃圾分类宣传推广形象大使的师生一行50余人,分别到宝安区城管局“绿生活·零废弃馆”、新安上合果蔬处理点、大宝路厨余处理点以及石岩大树生态绿色蔬菜基地等地进行了参观,对果蔬厨余变废为宝过程有了直观的感受,更清晰地认识到了“垃圾分类齐参与”的理念。
绿生活·零废弃馆
蔬果垃圾三个月变身“环保酵素”
绿生活·零废弃馆是本次参观体验活动的第一站。一进门,“世界上本没有垃圾,只有放错地方的宝藏”,这句出自意大利著名诗人但丁的名言,成为了本次参观的开场白。这群“校园公益大使”一边认真听着馆内讲解老师的介绍,一边在自己带的小本子上写下重点。
“我国每年‘舌尖上的浪费达600亿公斤’,足以养活2亿人;塑料袋、玻璃瓶在填埋场或自然环境内要200-1000年的时间才能完全降解;一次庆典燃放5分钟的烟花所释放的二噁英相当于千吨垃圾焚烧厂运行100年……”一组组触目惊心的数字既是与人们生活息息相关的现实情况,又是当前环境面临的严峻挑战。
如何让生活垃圾得到妥善处理?对此,绿生活·零废弃馆的绿宝宝垃圾分类指导中心的义工老师们给孩子们带来了一个“新名词”,环保酵素。
“10份水、1份糖、3份果蔬垃圾一同放入密闭塑胶容器中发酵,第一个月每日打开释放气体,3个月后可以当清洁剂、肥料、空气清新剂的环保酵素就大功告成”,听到义工老师这样介绍,不少同学跃跃欲试。尤其是在每人都拿到一瓶绿宝宝垃圾分类指导中心的义工老师们亲手制作的“酵素范本”后,几乎在场的每个人都马上打开“闻闻味道”,“好香啊”,“确实挺好闻的”。
在谈到是否愿意在自己家里也试试环保酵素,大多数跟孩子一起来的家长们都纷纷表示,准备回去试一试,凤凰学校的学生代表家长曾女士表示,自己今年读五年级的儿子之前在学校的综实课上就已经学会了如何制作酵素,已经在家成功制作了第一批环保酵素,在使用上,“制作人”儿子还极力推销,“妈妈,你洗碗的时候滴一点就很干净了”。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