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阳南阳第一实验中学毕业证样本(2)
来源:高中家园网
1950年2月,适应形势的需要,又在县城文庙内的内乡中学附设内乡师范短师班,4个班160名学员。1951年迁移至内乡张集改为内乡县初级师范学校,陈光照为校长,始招3个班150名学生。1956年又招收速成师范生10班500名,学制为一年,为内乡小学教育培养了一批急需的师资。
重建创业时期(1955——1966)
1955年9月,重建后的内乡师范开始上课,共招收4个班160名学生。位于张集的初师停办,120名学生并入内乡师范,学制也为3年。在开办普师班的同时,还开办了速师班(学制一年)和短训班。学校设一附属小学,1966年“文革”开始后,由内乡县城关镇接管,改为内乡县城关镇第二小学。
重建后的内乡师范学校,按照“教育为无产阶级政治服务,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教育方针,全体师生员工一边工作学习,一边劳动建校。
1957年,整风“反右”斗争开始,并存在扩大化现象,有13名教师和47名学生被划为“右派”,肃反复查中,又确定“反坏分子”8人。
1958年,执行“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的路线,开展教学改革,大办工厂,大炼钢铁,开展农业试验、抗旱斗争和军事训练。学校专门设立生产处,组织工农业生产劳动。
60年代初,学习毛主席著作高潮成了中心政治任务,并以此作为师生员工思想革命化的标准,以此推动各项工作。
这一时期,内乡师范学校共培养普师学生42班1 668名,短训学生28班1 139名。教职员工由1955年的30人增加到69人。
“十年动乱”时期(1966——1976)
“十年动乱”期间,内乡师范学校是河南省没有停止办学的2所中等师范学校之一。
“文革”开始,学校党组织还是党支部,1967年6月党组织被冲击。经过1971年整风,到1972年1月经中共内乡县革委会核心小组批准,建立中共南阳地区五七师范革委会核心小组。但工会、共青团组织一直瘫痪。师生中虽然分为两派,斗争也很激烈,但由于核心小组妥善诱导,“打、砸、抢”现象不太严重。
1968年受南阳地革委政工组指示,学校更名为河南省南阳地区五七师范学校,正副校长改任革委会主任、副主任。下设政工组、教改组、后勤组,教改组下设8个教研组。
由于取消了招生考试制度,学生上学实行“三级推荐”(大队、公社、县)。同时,学校还开办了时间长短不等的短训班,到周边各县巡回辅导中小学教师。10年间,共培养普师29班1344名学生,短训60班2739名学员,巡回辅导450人次。
比较稳定的环境,吸引了不少教师,到“文革”后期,学校教职工人数已达102人。
恢复发展时期(1977——1998)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