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第二中学毕业证样本(3)
1978年8月,拨乱反正,学校恢复建制,称“江山县第一中学,方岳年、祝春和先后出任书记兼校长,学校重新走上健康发展的轨道。全校师生认真贯彻<<中学生守则>>,大力加强校风校纪建设。各教学班之间开展“学英雄、比思想、赛成绩、创三好”活动;并且着手重建教研组,开展正常性的教学研究活动,教研风气日趋浓厚。课堂教学强调提高效率,落实双基,以年级段为单位把好知识质量关,于是,教育质量得到迅速提高。与此同时学校为发展勤工俭学,创办了校办工厂,分设砚台、铁件加工、电镀、羊毛衫编织等车间,年产值15.5万元,其中所产西砚,远销日本等地,1978年下半年,增设高中班。
1983年9月为适应中等教育体制改革的需要,招收高中职业班两个(会计、机电)开创了江山全日制城镇职业教育的先例。1984年,根据县教育局一条龙办学计划(江一中专负城关初中教育)停止普通高中招生。1985年为了在城关首先实施九年制义务教育,面向城关镇划片招生,小学毕业生免试直接进入中学。为适应义务教育需要,学校努力改善办学条件,除原有理、化实验室外,又另辟生物仪器室和实验室以及教师资料室和阅览室。1985至1986年,学校从几门主要学科中,挑选出6名骨干教师组成了以当时负责教学工作的吴之琅老师为团长的“江山县教育局讲师团”,深入到文化教育相对落后的山区学校—塘岭乡初中开展“教育扶贫”活动,讲师团成员均以普通科任教师的身份,承担一门学科的课堂教学任务及相关学科科任教师的指导工作。所派教师一年轮换一次,第一批派出4人,第二批派出2 人。在这同时,塘岭乡初中校长还前往江山一中挂职学习、锻炼,全程参与教育、教学及学校管理等各项活动。 1986年秋,学校内部管理体制作了些改革,原来的“教导处”被一分为二为“教务处”和 “政教处”,前者主管教学、后者主管德育。学校提出了“立志、勤奋、守纪”六字校训。针对普及义务教育后学生基础的参差不齐,为让每位学生学有所得、学有专长,学校利用课余时间,开展了丰富多彩的第二课堂活动,举办了政治、文史、理化生、音体美、书法、摄影、工艺等各种兴趣小组有二十多个,80%学生的学生参加活动。并受江山市卫生局委托,创办了一期以培养江山市城乡多医院护理人员为目的的“护理班”(1989年7月毕业)。 1987年开始,学校开设劳技课,在课程设计上把职业教育引入普通教育。这一年又新创办了两个校办企业,即江山五感器厂、华昌实业公司。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改革开放赋予江山二中以新的生机和活力。1988年3月,因撤县建市,改校名为“江山市第二中学。下半年,学校实行教学大循环制,按年级段办公。1989年,江山市教委对二中领导班子进行了充实和调整。新一届学校领导,为进一步加强对德育工作的领导,建立了德育工作领导小组, “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全员育人”逐渐成为广大教职工的共识。为适应教育发展的要求、学校对校训(校风)教风、学风作了修改和补充。修改后的校训为 “团结、文明、求实、创新”;新确立的教风为:“情理方格”、学风为:“立志、尚礼、勤奋” 。1991年,学校被江山市教育委员会确定为江山市示范初中,市教委给学校提出了“常规要求落实、校风校纪严明、教研风气浓厚、教育质量较高”的要求。为落实好市教委的要求,学校大抓了校容校貌和校园文化建设;大抓了校风校纪和学生的全面发展,学校将德育工作放在首位,重视学校、家庭、社会三方教育力量的协调配合,通过“学科渗透”、“军民共建”等形式,不断拓展育人渠道,并取得了许多令人欣慰的成绩。1992年6月,浙江省“两史一情”教育现场会在江山二中召开。当年,学校被评为“江山市文明单位”、“江山市爱国卫生先进单位”、“江山市花园式单位”、“衢州市德育工作先进单位”;校团委被评为“江山市红旗团委”、江山二中少年团校获 “浙江省最佳中学生团校”光荣称号;学校党支部被评为“衢州市先进基层党组织”。同时,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也在稳步提高,初中毕业生的升学率一直保持在60—70%之间,居全市前茅。学校体、音、美、劳教学,富有特色,在校学生体育达标率继续保持在98%以上,学校连续多年被评为省、市体育达标先进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