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染艾者8成源于好基友 防控重在制度保障(3)
“其实我们都希望能有公开的方式来大大方方地获取这方面的知识,比如课堂上或医务人员那里。”付台新认为专业人士更值得信任。
然而,面对学生的需求,一些高校的现状却是尴尬的。
一些学校的青年志愿者协会、“红丝带”协会等社团联合疾病预防和控制中心在学校开展防艾宣传活动,发放材料、避孕套,提供艾滋病感染快检试纸检测,鼓励学生参加艾滋病感染检疫。但由于学生有敏感回避心理,除非是学校指令性安排,大部分学生的参与积极性不高,活动覆盖人群有限。
同时,一些学校性健康教育师资力量薄弱,授课内容保守,教学方式陈旧、单调。只有极少数学校将性健康教育列为专业课程,另有少数院校开设性健康教育选修课或讲座。
但即使这样,性健康教育这门选修课仍然受到学生的热捧,每次都一抢而空。选不上的学生就跑来蹭课,教室坐不下就站着听。
“防艾不只是宣传艾滋病的传播途径,更重要的是对大学生进行完整的性健康教育,让他们树立健康积极的恋爱、婚姻、家庭及性观念。”莫关耀说,性健康教育是对身体健康、生命安全的关怀,是保证国家未来人口安全和人口健康发展的必要教育。
只有制度保障,艾滋病预防教育才能落到实处
分析目前艾滋病预防教育的现状,莫关耀认为,长期以来,艾滋病预防基本是以卫生疾控部门为主,但他们侧重于流行病学的调查和治疗,预防教育较少。
对此,卫生疾控部门也发现了过去工作中的不足,开始加大了与高校的合作。
2016年年底,昆明市盘龙区防艾办、盘龙区疾控中心完成了一项“高校艾滋病预防宣讲及同伴骨干培训项目”,为云南农业大学、西南林业大学、昆明理工大学培养了30名同伴骨干宣传员。
“这是我们第一次尝试在高校开展预防艾滋病专题工作,希望探索一种高校教育模式。”盘龙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一位负责人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