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化工职业技术学院毕业证样本(5)
突出的专业优势。现有六系二部:即化学工程系、应用化学系、信息技术系、自动控制系、机械技术系、经济管理系、社会科学部、基础科学部。瞄准行业加强专业建设形成一个以化工工艺为龙头,以化工机械和设备、化工自动控制为支点,以化工环保、化工服务、化工建筑为支撑,以计算机网络为平台的一个循环再生的化工专业群。现有省级品牌专业1个,省级骨干示范专业1个;院级品牌特色专业5个,省级精品课程2个,院级精品课程6个;精细化工、计算机多媒体技术两个专业均为全国化工高等职业教育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单位。学院坚持以技能大赛引领教学改革,2006年成功举办全国石油和化工职业院校化工技能大赛。
化学工程系化学工程系成立于1958年,几十年来培养了以全国技术能手、全国“五四”奖章标兵获得者薛魁(化工89级)和中石化劳模、技术能手唐卫泽(化工88级)为代表的、数以万计的优秀人才,他们散布在全省乃至全国各化工企事业单位,为化工的振兴和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该系有五个专业对外招生(学制三年):应用化工技术专业、高分子材料应用技术专业、有机化工生产技术专业、高聚物生产技术专业和工业环保与安全技术专业。拥有投资数百万元的化工单元操作实训中心、高分子材料实训中心等实训场所,可分别满足化工类专业和高分子专业的学生进行岗位综合实训的需要,是相关专业学生技能考核和取证的重要场所,具有化工和高分子相关专业中、高级工技能培训、考核与取证资格。
化学工程系共有教师46人,其中教授1人,具有副高职称教师14人,高级以上职称教师占32.6%。“双师型”教师25人,拥有一支稳定的专家、教授、高级工程师组成的专、兼职教师队伍。该系的化工原理课程为江苏省省级精品课程,2011年正申报国家级精品课程;高分子材料应用技术专业是江苏省省级骨干示范专业。
作为一个传统老牌系部,化学工程系始终重视高职教育、教学改革,不断创新职教理念,在培养模式和专业与课程建设方面坚持以就业为导向,注重学生岗位综合能力培养。积极与企业联合,举办了“订单式”培养的南通江山公司化工班、惠生公司化工班等。与此同时,该系多年来一直承担面向企业的各层次培训,如中石化南京化学工业公司的技师培训、塞拉尼斯公司和江苏中能光伏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职工的岗前培训等。学生的就业率稳居98%以上,使传统专业老而弥新,始终焕发不竭的生命力。
机械技术系机械技术系历史悠久,成立于1958年,在我国化工机械职业教育界享有盛誉,使我院成为全国化机职教教育指导委员会牵头学校十几年。1993年就与加拿大合作开展"高中后职业技术交流合作项目",多位老师赴加学习、考察现代职教思想,并在国内宣传和实践加拿大的以岗位能力为基础的职教思想,在化工机械专业按CBE思想探索教育改革。1996年,牵头成立华东地区化工职教制冷与空调专业,经过几年实践,成为国内将CBE理论与国情结合,实施教学改革较为成功的专业。1998年,被批准成为国家科委全国CAD应用培训网络南京中心的培训基地之一。2003年,适应市场需求,组建了"订单式"热能动力设备班级。职业教育的关键是教师要有很强的工程实践能力,职业教育研究能力和技术应用研究能力,既当教师又能当工程师。从上世纪90年代以来,机械技术系的教师们不断推出新的成果:李健、潘传九老师合作开发了性价比极强的压力容器实验台,现已在几十家大中专院校使用;张志宇、段林峰老师任中国化工防腐蚀协会理事,研制的XZ-1型锈转化剂广受赞誉,独创的搪瓷反应釜现场修复方法和技术为企业制造了巨大经济效益,修复了几百台反应釜;孙见君、魏龙老师的研究项目"弹簧比压可控振动可测机械密封试验装置"被省级评审专家组评价为国际先进国内领先水平。教师成果中不乏国家专利、省研究课题。"五年制高职教育实施学分制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对策"、"基于职业岗位工作任务导向的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高等职业类制冷技术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等都具有较好水平。机械技术系经过多年的发展,为社会培养了大量机械工程类和技能类应用人才。从原有化工机械专业发展成为以机械近机械为基础,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定单或培养为热点的多学制多方向重实用的专业系部。2004年底,经过专业整合,现设有5大专业10个专业方向。分别是:化工设备维修技术专业(含化工机械方向、机电设备方向)、机械设计制造专业(含数控加工方向、模具制造方向、计算机辅助设计方向)、能源技术专业(含热能动力设备方向、制冷与冷藏方向)、建筑工程技术(含建筑施工方向、工程造价方向)、眼视光技术专业。由于专业实力强,市场定位准确,结合高职人才特点和企业需求进行教学改革,使毕业生能获得CAD等级证书、英语等级证书、化工维修钳工、制冷工等机械类岗位证书,多年来就业率始终大于95%,深受社会欢迎。特别是同企业联系,办起了"定单"培养班,例如:"热能与动力新浦班"(新浦化工有限公司)、"热能与动力江山班"(南通江山有限公司)和"眼镜技术宝岛班"(台湾宝岛眼镜有限公司)等,使机械技术系的办学机制和教学改革进入了新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