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师范学院毕业证样本(4)
1994年与广西师范大学中文系联合培养硕士研究生,1998年获得硕士学位授权点,现有文艺学、中国古代文学、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民俗学、中国现当代文学、中国古典文献学、语文课程与教学论等8个硕士学位授权点,其中民俗学学科为广西高校重点建设学科,文艺学学位点和中国古代文学学位点被列入广西教育厅“十一·五”博士点建设规划。
截至2008年10月,有在编教师55人,其中教授、研究员16人,副教授、副研究员15人,具有博士学位12人,硕士学位17人,在读博士4人,有2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2人获全国曾宪梓基金优秀教师奖,1人评为全国优秀教师,2人评为广西优秀教师。他们学有专长,治学严谨,认真从事教学和科研工作,取得了丰硕成果。
在读全日制普通本科生903人,全日制硕士研究生192人(其中中国学生185人;留学生7人),函授本专科学员近2000人。1978年以来,共为区内外培养输送了上万名合格的中学语文教师和其它战线的建设人才,毕业生受到用人单位的普遍欢迎。自国家公布高校应届毕业生就业率以来,文学院毕业生的就业率均居广西各高校同类专业前列。
学院设有图书资料室、报刊阅览室和中文电子阅览室,藏书42395册,常年订阅报刊172种,学术查询计算机33台。
乘教育大发展的东风,面对新世纪,文学院坚持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遵循高等教育发展规律,以教学为中心,以就业为导向,以改革为动力,以科研促教学,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着力打造中文品牌;坚持本科教育为本、师范教育为主,本科教育与研究生教育并举,师范教育与非师范教育并举,普通全日制教育与继续教育并举,加强学科专业建设,争取获得中国语言文学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争取早日获得博士学位授权点,更好更多地为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提供人才和智力支持。
在建设发展中,文学院形成了积极健康的文化氛围和奋发向上的精神,并积淀为“厚德、絜行、传薪、探赜”的文学院院训,在人才培养、学术研究、服务地方文化建设等方面逐步形成了特色。
(一)开发特色课程,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依托8个硕士学位授权点,以硕士研究生导师的学术专攻方向为基础,将导师已经完成或在研的科研课题及其学术成果,应用于本科教学,向本科学生开设出覆盖本专业不同学科的选修课,形成了一系列学科交叉、富有个性特色的课程,为本科学生的学习研究构建了一个充满生机的学术生态网,在更高层面上进一步深化本科教学的内容与学生的思维方法。如江业国教授开设的《艺术作品的哲学解读》、毛水清教授开设的《佛教与唐代文化》、杨东甫研究员开设的《元明清戏曲研究》、张再林教授、博士开设的《唐宋士风与词风研究》、梁德林教授开设的《古代诗歌意象研究》、卢斯飞教授开设的《新诗研究》、吴隐林教授开设的《中国当代文学批评史》、王光荣研究员开设的《歌谣学》、覃可霖教授开设的《写作思维学》、顾凤威教授开设的《文艺批评方法概论》、何颖教授开设的《文化人类学》、《民俗文化与经济开发》、宾恩海教授开设的《中国现代文学问题与方法》、龙文玲教授、博士开设的《诗经》研究等等,向哲学与艺术、文学与文化、宗教与文化、文学与心理学、文学与美学、写作与语言思维、民俗学与经济学等学科间沟通渗透,拓宽了本科生的知识面,强化了他们观察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